原因無他,這整容國有一點和華夏截然相反,在這里,窮人狂妄傲慢,富人則普遍謙遜。
就像李老板,雖說滑頭一點,但是對蕭鵬說話非常的客氣,但是崔煥的幾個同學里就有人說話讓蕭鵬很糾結了。
比如說有個家伙倒是看上去很客氣,幫蕭鵬烤了片紅薯。蕭鵬原來覺得還覺得這整容國人果然懂禮儀,結果他的下句話就讓蕭鵬糾結了:“你在華夏也能吃到烤紅薯么?”
蕭鵬聽后一臉懵逼,他以為自己聽錯了,可是那家伙的英語還不錯,他確定自己沒有聽錯。他無語的看著崔煥,這尼瑪什么意思?歧視么?
崔煥笑著解釋道:“整容國富人大多數會利用每年的長假去國外旅游,所以他們知道外面的事情,就謙遜低調一些,而相當一部分人對華夏的了解還停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里新聞報道里關于華夏的報道一般就是什么特大自然災害、特困縣之類的。他們把這些拍成新聞就是讓整容國老百姓覺得自己是多么富有,就算有整容國人去華夏旅游,也會覺得自己去的地方是華夏極少數過的很不錯的地方。他們就認為華夏人很窮很臟很可憐。再說了,咱們華夏人自己不是也這么宣傳的么?我倒是跟他們說過華夏不是他們想象的樣子,可是他們總不相信,所以跟你來確定一下。”
蕭鵬一聽樂了,看看華夏參加國際大賽的那些電影吧:《背著爸爸上學》、《一個都不能少》、《那山那人那狗》。。。。。。假如自己是老外,自己也會認為華夏的生活是這樣吧!
那個家伙看到蕭鵬和崔煥兩人用中文說話,他以為崔煥是和蕭鵬在對口供呢,又問了蕭鵬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看你們在這里這么喝酒這么吃肉,是不是因為家里吃不上啊?您一定多吃一些。”
蕭鵬實在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
王琥聽后也受不了了,從口袋里摸出手機,打開里面的相冊遞過去,示意他們自己看。解釋?解釋個屁啊。在千里巖大家一起喝酒的照片給他們看看就行了。
當他們看著千里巖里一群人樂呵呵的勾肩搭背拍的照片時,關注點首先放在桌子上:那一桌子的肉食蔬菜可不是擺設。
“這是你們過節時候的照片么?”有人問道。
王琥聳肩:“我們每天的晚餐都是這樣的。”
聽了王琥的話,他們卻將信將疑的,明顯并不相信王琥的話。
崔煥苦笑道:“王哥,你就別跟他們解釋了,這些人都是死腦袋。你們不了解整容國人,這里人集體觀念很強,特別隨大流,當一首歌或者一部電視劇火了之后,全國上下到處都能聽到這歌和影星的海報,年輕人的發型和服裝店的櫥柜也是隨著電視劇里主人公的風格變換的。韓國的流行趨勢就是‘隨主流’。你仔細看看就是滿大街的風格都差不多。反正電視里出現率高的,就是暫時最美的。你想改變這些死腦殼的觀點,我來留學兩年了都沒做到呢。”
不過那個撞到蕭鵬懷里的‘小兔兔’對著他們那些人說了幾句話并且拿著自己的手機給他們看了一下之后,所有人看著蕭鵬的表情都變了。然后直接轉移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