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處于罕見的“小冰河時期”,萬歷后期至天啟年間中國氣候顯著變冷,北方風沙壅積日甚,旱災逐年增多,農業收成銳降。
與此同時,中原氣溫與北方農牧帶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漢以來的最低點。整個明末時期始終伴隨著旱災、寒流、蝗災、水災、鼠疫、瘟疫。
尤其在天啟年后,中原氣候持續下降,天下大亂,狼煙蜂起。
李思勉于1606萬歷三十四年出生,到如今1623天啟三年是17歲,侯芊芊比他小一歲。
要說對如今仍有影響的大事:
1616萬歷四十四年,女真人努爾哈赤起于白山黑水之間,建立大金(史稱后金)。
1619萬歷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
同年,明與后金爆發薩爾滸戰役,明朝兵力十一萬,后金兵力六萬,此戰明軍大敗,后金以少勝多,斬殺明軍五萬人。今人一般都認為此戰奠定了明清兩朝今后的國運。
1620泰昌元年,泰昌帝縱浴病重,李可灼進獻紅丸,泰昌薨。
1621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攻占沈陽、遼陽,后金聲勢日隆。其間爆發渾河之戰,后金兵數萬人,明軍(四千四川白桿兵及三千山東戚家軍)共七千人進行抵抗。
此戰以后金慘敗結束戰斗,是大明與后金所有戰斗中,唯一一次以少勝多。
白桿兵與戚家軍,也是僅有的兩支讓后金遭受慘敗的軍隊。
但三千戚家軍在此戰消耗殆盡,從此戚家軍的身影就淡出歷史長河……
渾河之戰”的消息傳遍天下后,明人倍感自豪,《明熹宗錄》稱之為“凜凜有生氣”,“時咸壯之”。
同年,大明永寧宣撫司(今屬四川)土司奢崇明,叛明自立,自稱“大梁王”,割據西南。
1622天啟二年,正月,河套蒙古入侵延安、黃花峪,深入六百里,殺擄數萬人。巡撫張之厚、總兵杜文煥匿不上聞,御史彈劾,朝堂方知。
二月,荷蘭以七艘軍艦、九百荷兵,占領澎湖(今臺灣、澎湖列島),明廷招安當時海上巨寇鄭芝龍來對付紅毛番。
九月,荷將高文律(Kobe)等十二人被捕,其余荷蘭殘兵倉皇逃往臺灣南部。
天啟皇帝“祭告郊廟,將高文律刑于北京西市,傳首九邊,以昭天下”。
同年,天啟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九龍山附近的金國帝王陵寢全部搗毀,欲斷女真人努爾哈赤龍脈。
八月十六日,孫承宗加太子太保,持尚方劍,督師遼東。袁崇煥自薦,赴遼東守定遠城。
八月二十三日,天啟封皇五弟朱由檢(崇禎)為信王。
又山東徐鴻儒白蓮教起義,后被平息。
這一年,陜西固原、山東鄆城還發生了地震,壓死兩萬余人。
西南方面,奢崇明包圍成都,女將秦良玉率白桿兵平定奢崇明。
李思勉與侯芊芊亦在天啟二年六月結婚,婚禮隆重浩大,南京高官咸至,朝中無人不知。
李效實邀請魏忠賢,魏忠賢不能來,但派人送了厚禮,甚至婚后七日,南京城里尚有人議論此次盛事……
。
李東雖然老邁,但畢竟是小主人有心學習,他格外高興,也格外認真,精神頭竟出奇得好,從早一直讀到深夜。
連吃飯時,兩人都是一手執箸,一手握卷。
丈夫不像過去那樣眠花宿柳做逛鬼,反而用心向學,侯芊芊也稍感欣慰。
雖然中途她喊李思勉吃飯,李思勉不應,這讓她很不高興,但她還是讓人送飯送水,勒令下人不許打攪。
李東能堅持讀這么久,是“精神勝利法”的緣故:他沉浸在小主人高中狀元,榮歸故里,光宗耀祖的情形里,非常興奮。
可李東沒注意到,他每讀一張,李思勉臉色就難看一分,等到天啟二年的邸報讀完,李思勉已經是臉色蒼白,渾身冷汗。
“不想竟一直讀到深夜,小的一直沒停,累少爺也不得休息。明日當請飽學之士來做少爺塾師,否則不能激發少爺天才!這么夜了,還請少爺早點休息罷。”李東雖然精神還好,但眼睛卻極干澀,視線一片糊。
見他要摸著走出去,李思勉喊道:“東叔這里安歇罷!”
然后他不顧李東反對,把李東按在書房臥榻上。
李東默默流淚:“少爺,你學好了……老爺一定會高興的。”
李思勉一聲不吭,在書房默坐片刻,搖搖晃晃,走到臥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