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琴島的海水稻種植基地研發出來的新品種是最穩定的!”陳日升老師輕聲的說道:“琴島的新品種是海琴68號,這個品種本身是琴島水稻中心在早些年就已經開始研發的,只是后來者項目陷入了困難,所以就擱置了,后來我們海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因為得到了農業部的大力支持,各省級和地方級的農科院都在支持我們,琴島阿水稻研發中心就把這個項目的資料給了我們,還把僅存了兩個種苗給了我們,我們經過在琴島成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利用我們目前的技術進行多次雜交培育種植,最后改良了這個品種,目前試驗種植的第一季收割已經為完成,產量非常之穩定,四塊試驗種植基地的畝產幾乎是一致的,但是他們的土壤還有氣候很多條件都不一樣,這說明這個品種,非常有何事推動大規模種植的條件!”
“畝產如何?”
“少一點,大概在八百五十斤左右!”
陳日升老師回答。
八百五十斤相對于普通的水稻品種來說,不算是高,如今豐盛最好的水稻品種,畝產過千公斤的都有了。
但是相對于海水稻而言,這個數字不差了。
或許還有進步。
但是海水稻受到鹽堿地的限制,畝產繼續突破,也很難超過普通的水稻產量。
“那以陳老師的想法,你認為一旦我們海水稻研發中心推動全國鹽堿地的整改工作,我們應該把那一個品種作為的主動推動種植的品種呢?”
宋山沉默了半響,目光看著陳日升老師,細細的問。
這個海水稻研發中心是以袁老的名義,拉攏了全國不知道多少的水稻種植研究專家來支持,本身就是人才濟濟,技術底蘊深厚的。
但是袁老本身工作繁瑣,除了全世界推動雜交水稻的種植工作,還要針對超級稻的研發,對于海水稻研發中心就是掛名而已,海水稻研發中心真正做主的人是宋山和陳日升教授,陳日升教授是首席技術研究人員,也是主要掛帥研發的主力,而宋山是管理,也是領導,是他帶領之下,出錢出力出人脈,才有了今天的海水稻研發中心的。
所以基本上這海水稻研發中心,是他們兩個在拍板的。
“宋院長應該心中有主意了!”陳日升老師輕聲的道。
“我的主意不重要,我傾向于專家的意見,海水稻研發只是推動了第一步,現在絕對不是變現的時候,必須要在研發的道路上,繼續堅持下去,所以往后哪怕推動大規模的種植,都是要以配合你們團隊研發突破為主,而不是以盈利為主!”
宋山坦然的說道。
他是一個商人,當初建立海水稻研發中心,也是看準了這個項目未來能有非常大的突破,能夠壟斷鹽堿地的種植,將會帶來非常豐厚的利潤。
但是他的主職是農夫,作為一個農夫,農業種植進步,才是最重要的,海水稻的未來是寬廣的,還有無限的未來,所以不能因為利益而讓研發出現任何的問題。
這是他不允許的。
“宋院長這話,倒是讓我汗顏了,之前我還有些擔心,出了成果,有了新品種之后,宋院長會迫不及待的把它給變現了!”
陳日升苦笑的說道:“我最近聽聞你們豐盛農業的資金鏈不是很理想,所以……”
他又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
身在豐盛,要是連豐盛農業的一些動向都不知道,他就太失敗了。
說句不好聽了,作為海水稻最大的投資方,豐盛農業就是海水稻的老板,老板或許不需要去關心,但是老板的資金還是需要關心的,畢竟這和海水稻研發中心的預算可是掛鉤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