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認老,但是有些人卻要認老,年紀越來越大,老去就是每一個人需要接受的過程的。
顧運朝是有些瀟灑的。
“小宋,你不來!”顧運朝看著宋山,微微一笑。
“我不會!”
宋山謙虛的說道:“華振邦說我的打這個,就等于牛噍牡丹,焚琴煮鶴!”
華振邦笑了笑,宋山在這方面的天賦,是差了一點,雖然控制力好很多,但是眼光是真的差。
“我們這些人,都是一身銅臭味的,焚琴煮鶴對我們來說,不是正常的嗎!”
顧運朝微微一笑。
商人,都是自詡銅臭一身。
的確和那些文化人有些差別的,他們總以為優雅的事情,在商人眼中,就會顯得庸俗起來了。
錢,利益,才是根本。
“小宋,其實我對豐盛的西北稻有很大的興趣,可愿意和我說說嗎!”顧運朝突然的開口說道。
他想要不知道西北稻都不行,西北稻造就華國去年的稻谷大豐收,而且西北稻巨大的產量出口,也是走炎邦的渠道的。
華振邦想要控制東南亞出口的價格,首先要和炎邦合作,沒有炎邦支持,他根本壓不住東南亞稻谷出口量。
這樣想要提高價格,根本很難做得到。
所以炎邦是非常的清楚,西北稻的情況的,而且對于西北稻的大豐收,他們也是充滿了無數的好奇心。
西北那個地方,他們就算是遠在東南亞,也能了解一二,那個地方能種出來的水稻,還是這么大分量的水稻,這對技術的要求,水資源的要求,得多可怕啊。
“西北稻是我們在雜交水稻的基礎之上,以西北土壤成分,加上西北氣候,水資源情況,還有一些特別的條件,所研發出來的一種水稻!”
宋山輕聲的道:“其實我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沖鋒,才能有這般的成果,如果不是雜交水稻打開了一扇大門,我們也沒辦法讓西北稻順利面世!”
這話不是謙虛。
國內國外也好,大部分水稻品種研究,都是站在雜交水稻的成功之上,沒有袁老當年的成功,就沒有現在的百花爭艷。
“雜交水稻?”
顧運朝聞言,笑了笑:“當年印尼請袁老前來做技術指導,那還是我多次邀請,才成功了,袁老,那是一個值得全世界都尊重的一個人,這輩子,在品德和農業科研的道路之上,我們大概也只能看其項背而已!”
印尼的雜交水稻科研院,那本身就是炎邦集團投資的,也是炎邦集團當年花費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才把袁老請去做技術指導,可以說印尼的雜交水稻能發展起來,一方面要多謝華國大方,一方面還要多謝袁老的不幸勞苦。
宋山聞言,目光有一抹敬重:“袁老的眼中,農業科研是沒有國界的,他愿天下人都能吃上一碗飯而已!”
除了技術,最讓人敬佩的是袁老的初心,為了華國人能吃上一碗飯,也為了天下人能吃上一碗飯,七十多歲的人,還奔走在各國的農業科研基地之間,還天天下田,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
人人都在追求功成名就,他卻初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