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陳院士只是微微搖了搖頭,大家頓時失望,看這樣子,沒有一個人說對啊!
現場陷入了沉默。
林夕站在最外圍,不過他年紀雖然小,但是個子比較高,找找角度,從人縫里還是能看得很清楚的,這時候仔細瞧了瞧,突然有個想法,只是,他這個想法太簡單了,雖然感覺十有**是這個原因,但這么多碩士生和那個姓姜的主治醫生都沒有想到,他也不好說。
陳俊卿見林夕欲言又止,不由微微一笑,點名道:“小林,你來說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那些碩士生都詫異,沒想到陳教授這么看中這個關系戶?居然親自點名讓他發表看法?真是氣死人啊!不過,一想到他們爭先恐后表現,這么多水平高超的碩士都沒能回答正確,諒這小關系戶也回答不出來吧。
因此,大家都暗帶看好戲的心態,有些人甚至嘴角都不由自主彎了起來。
陳院士點名,林夕就當仁不讓了,而且,他真的很有把握,當即便鉆了進來,指著病人身上插著的氣管說道:“我覺得,是這個管子細了,何不換更粗的氣管插管試試?”
頓時,嘩然。
一群碩士生都不信,哪有這么簡單?而且,你怎么知道管子細了?通氣的壓力在那里,粗點細點又有什么關系。那啥,通氣量雖然與氣管的截面積有關,但也與通氣壓力和氣流速度有關呀。
有碩士生甚至在心中開始計算,每分鐘的通氣量與血氧的理論值,并模擬建立一個曲線圖,想要駁翻林夕這個幼稚的想法。
不過,姜醫生的一聲驚呼,卻是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姜醫生一拍大腿,十分激動地叫道,“我明白了,馬上換氣管插管!”
姜醫生畢竟是主治級別,水平還是遠超那些碩士生的,先前只是一葉障目,未想到這方面而已。
有時候,人的思維是會出現盲區的,就好像局中迷,或者燈下黑,越是在眼前,越是看不見。
很快,姜醫生立刻操作,換了根更粗的氣管,驚人的一幕就發生了,只見,病人的血氧飽和度一下就飚升到了98%!
一群碩士生無語凝噎。這也行?
林夕則很淡然,并不覺得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他只是心比較細而已。
陳院士看了林夕一眼,頷首點頭,隨后開始訓話:“有時候,細節決定成敗。別小看簡單地換根管子,也許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避免呼吸衰竭這種情況發生!遇到事情,一定要先從最簡單的方面著手。并不是越高深越復雜就顯得你水平越高,我們醫治病人,是講究解決問題的!不是來顯擺你理論知識有多豐富的!理論再豐富,抓不住重點也是白搭。這一點,你們一定要切記,謹記!”
大家便哄然受教。
不少人看向林夕的眼神便充滿了詫異,當然,也有人仍舊不服,憑什么?不就是心稍微細點么?重來一次,我也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