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祺說:“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自然有親兵立刻拿來文房四寶,幫著孟祺把墨汁磨好了。
只見張弘范走到中間,舉步吟誦道:“調用蝶戀花,此曲名崖山祈福”
孟祺筆走龍蛇,在宣紙上寫下:
蝶戀花·崖山祈福
瀚海天光帆滿露,戰袍濕寒,床弩逐鷗去。
舷窗疏影硝煙苦,嬌兒將出攜老父。
可汗漏夜擊戰鼓,攀上星樓,焚香英雄路。
萬頃波濤無尸骨,尚有余民知何處?
(注:
這是大體借用宋代晏殊非常出名的那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詞牌,那是特別凄苦的曲調。
第一句的大意是浩瀚的大海上天已經大亮船帆上掛滿了露水非常沉重,將士們的衣袍,因為天冷和凝露又冷又濕,床子弩飛來飛去,把最喜歡追著海船的海鷗都趕跑了,或者因為箭簇太多把海鷗都殺死了。
瀚海在古代的主要含義是北方沙漠和內陸湖泊,如貝加爾湖之類的,這里因為是要贊美元朝可汗而暗喻這是可汗的掌握之地,就是崖山附近海域,已經是元朝蒙古的內湖的意思,表現了張弘范在向元朝皇帝吹捧。
第一句里面,有暗示戰斗一直持續到晚上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張弘范為了擠壓張世杰,沒有大規模夜戰。
第二句的大意是樓船這種大船昨天夜里,從舷窗透進來的光線,因為波光粼粼的反射,以及戰斗投擲的火炮燃燒彈,而形成了變化的影子,同時硝煙不斷地傳來,彌漫了海面和船艙空間,硝煙太多了導致嘴里都是因為呼吸帶來的硝煙余燼的苦味,這是滅國之戰,又有多少戰士的家里,今(后)他們的嬌妻幼子攙著老父親來迎接他們的尸骨。
第三句的大意是皇帝在夜里,為戰死的將士們,敲響戰鼓,攀爬上(可以摘星的)高樓,焚香禱告,讓英雄們的英靈,能夠借著君王敲響的戰鼓,得到聚集和保護,皇帝在如星辰一般的高處,看著他們,用祭祀的香火,給國家的英雄們鋪墊道路,讓他們魂歸好的地方。
因為宋朝元朝時期,佛教都比較有影響,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焚香禱告,會得到祖先和神靈的垂聽甚至庇佑,這里主要表達了對戰死沙場的士兵的靈魂和他們家人的保護之意。
第四句的大意是因為崖山的海戰,戰死的將士們,大多數都沉尸萬頃波濤里面,被魚蝦所噬,無法得到長生天的祝福,所以君王感到很痛惜,所以才有連夜的祈福——這里是指一種比喻,因為戰報不可能連夜就地送到可汗的手里。
最后一句非常有意思,因為本詞究其根本是勸降,故而君王問——那些戰爭結束以后,剩下的子民們,在哪里呢?君王要安排他們的生活,不讓他們再承受痛苦。
所以,這首詞如果按照人民日報方式刊載,大體就應該這樣的說法,政治正確。
當然,也可以不那么強調政治領先的話,這首詞也可以當做描述戰爭對人民造成的痛苦,盼望平息戰爭的詩詞。
)
待到孟祺寫好了這首詞,眾人三呼萬歲,然后各自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