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思考了一下:“若是軍中,你和慧娘、珍娘他們在一起,喚做秀娘,更容易隱蔽一些。”
太后扭捏著:“如此......那也是......甚好的......”
林夕看到秀娘(楊太后)的樣子,心想是不是她還是不容易找到心理和價值的平衡,就說:“今天我們馬上要找物資,一會讓珍娘給你扮裝,你就扮作女將作的人員,過些日子,咱們還是需要各個政府部門,就是朝廷各部,開展牧民兵備貿易稅收各種工作,你可以自己選一選,好在初創,大家都摸索著,退一萬步說,即便沒有什么特長,還可以教教書,養養孩子......”
太后的臉色紅的就跟水蜜桃一樣:“我,我,我,那個,年紀或者大了一些,現在再生養,嗯,那個,或許要調養一段......”
林夕驚訝地看了一眼楊太后/秀娘的樣子,心想正在談幼兒園的事情,怎么秀娘自己就要談生孩子的事情了?再看一眼珍娘在旁邊擠眉弄眼,心思電轉——算了:“那個,秀娘,你要生孩子的話,我覺得,或許等到戰事平息更好一些......還有,我說的養養孩子,其實說的是,幼兒園,辦個幼兒園,秀娘可以帶著孩子們,教些東西。”
秀娘/楊太后說:“是了,是的,我也是這個意思。”
林夕說:“那么,咱們把這個話題結束掉,探究天之道,而不是在人與人的傾軋斗爭,上天給我們預備的各樣美善和自由,遠超過我們的想象,養活數以百億計算的人口,只能靠不斷的探索新的資源,新的力量,新的空間,經上說,你們要遍滿大地,治理大地。”
秀娘/楊太后說:“那么,怎么才能達到這個彼岸呢?”
林夕說:“謙卑會立刻提升真實的智慧和探索創造的能力,而信心則是謙卑的來源,信心的來源,就是天道的圣善。”
秀娘/楊太后說:“額,不是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嗎?”
【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五章】
林夕說:“天道有常,這個常才是真義。”
正在說話間,慧娘端著食盒進來了:“上人,太后,進膳了。”說著揭開了食盒,把食物擺了出來:“廚頭說,所剩食材不多,烙了幾張餅,煮了幾尾海魚,姑且先墊墊肚子。”
林夕拿起裝著烙餅的碟子:“秀娘,我把餅端給你,請問,這碟子有無仁義?這餅有無情分?”
秀娘/楊太后說:“若是上人給我,自然是有情有義的。”
林夕說:“若是反過來看,我送你餅,這是情義,仁愛,而這個碟子只是器皿,器皿何所謂仁義呢?”
秀娘/楊太后說:“上人是說,天地有情與否,與人的看法和操作有關,或者和使用有關,而不應該人為冠以情義或者仁義的表象。”
林夕說:“不錯,刀是殺人,還是雕刻桌子,或者切除癰疽,刀子都不能稱為有情或者無情,有些人因為文學描述的需要或者感情傳導的意圖,曲意投射,若是出于無知,可以無所謂善惡,但是如果出于通知和惡意引導他人思考的目的,與罪惡并無本質區別。
萬民的福祉或者牧養或者治理,也是如此。
我心是道心,就是私欲,他們若是沒有掌握了絕對的權利,如何能夠做到言出法隨,這就是本質的惡。
道心就是我心,這是順服,任何人都可以探尋真知,勠力向上。
道心就是吾心,吾誓以道心立本心!吾誓以道法弘人法!
那些承擔更大責任的領導者,必須有一個敬虔的心靈,勇猛精進的努力,不畏艱險探索的執著,安全管理的意識,他們必須了解事物運轉背后的真相,教育、幫助和引導民眾,走向更大的自由、智慧和創造。
好了秀娘、太后,時間緊迫,今天的課程就上到這里,你最好寫下心得。
現在,讓我們去看看我們的傳信兵,讓我們有勇猛精進的勇氣,也有智慧創造的能力,讓我們打出一片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