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熙才嘆了一口氣:“洪芽兒,我看你不似尋常人家的子弟。”
洪芽兒說:“回涂指揮的話,小人爺爺原是個秀才,雖算不上鐘鳴鼎食,也薄有家資,后來被人構陷,誣陷做過方臘軍中書記,家產抄沒、妻子發賣,爺爺沒有辦法,逃到邊塞,以逃民之名投軍,一直積功升遷到小種經略的親兵,后來又娶了小種經略的遠親侄女,不料北宋靖康公元,金兵侵入宋朝南境,西路軍從大同出發進軍太原,東路軍由河北出發直奔汴梁。朝廷命小三種經略的種師中率軍趕往太原支援戰場,樞密院許翰聽信金兵即將退兵的謊言,強行命令種師中出兵太原。當種師中帶領大軍進入壽陽時,被金兵偷襲,五戰三勝,但因寡不敵眾,事發突然來不及做準備,種師中身受重傷奮力殺敵,最終戰死沙場。我爺爺身負重傷,后來想盡辦法十多年后歸回大宋,不料母親已經改嫁,爺爺接回我爹,從太原到紹興,再到嶺南,又流落到廣南東道,爺爺死了,我爹最后來了紅關埡。落了戶,娶了當地土人頭人的女子。”
涂熙才道:
“這倒是也難怪了。
這樣也好,我們思慮了幾個方略給你,倒是要你自己選擇,你且聽好了。
你們這里固然拖家帶口,上人會收容善待,不過青壯必須參加戰斗,當前情勢如此。
我們想了接名目,你且先選來用,這邊是團練、義勇、鄉勇、民兵,你若選定,職分官名,也一同定下。”
洪芽兒想了一想:“敢問涂指揮,四種名目,各有什么含義擔當呢?”
涂熙才說:“問得好。
團練,你便是團練使;
團練指官兵一起練的意思,語出《周禮》今之團練鄉兵,其遺意也;
又說無比閭族黨則伍兩卒旅為烏合之兵,無保甲則鄉兵為烏合之民;
義勇,我朝代稱鄉兵為義勇,
《宋史·兵志四》所載——慶歷二年,籍河北強壯,得二十九萬五千,揀十之七為義勇。
《宋史·兵志五》又載——時有欲以義勇代正兵者,曾公亮以為置義勇、弓手,漸可以省正兵。
鄉勇,特指鄉里自籌,保護桑梓,并不及遠。
民兵,古時指鄉兵,列入兵籍,有事則征召入伍。
《資治通鑒·后唐明宗長興元年》所載——董璋閱集民兵,皆剪發黥面,復於劍門北置永定關,布列烽火。
《慶歷兵錄》所載——凡軍有四:……四曰民兵,農之徤而材者籍之,闕者輒補,歲一閱焉。
若是民兵,則為兵,列入軍籍。”
洪芽兒毫不猶疑地說:“上人舉義齊國,我等應呼,自然需要在軍籍之中,無作他想,小人選民兵!”
舵頭費停山忍不住翹起大拇指:“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