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今上是稱當代的皇帝的專用名詞,這里表示煒杰師傅真心認主的意思。】
說完,右手抓住酒爵的兩只腳,左手抓住酒爵的一只腳,向林夕拱了拱,接著向四方舉杯作揖,然后回正方位,左手松開酒爵的腳,向前伸,豎著展開手掌,用袖子遮住酒杯,略略向右側偏轉30°,舉杯一飲而盡。
這就是正對行禮,側身避飲!正是周禮的儀范。
做完這些,煒杰師傅再將酒爵傾倒過來,向四方展示,然后把酒爵還到珍娘的托盤中。
然后,煒杰拿起宮女托盤中的匕首,將羊肉鋪切下一片,然后對林夕說:“懇請今上讓仆(注:仆人,這是自謙的稱呼)的幾位隨員,一同領受今上的賞賜。”
林夕說:“這是你榮耀的時刻,我豈會不同意呢,盡管去做吧。”
煒杰把匕首放回托盤,對著宮女說:“有勞了。”
宮女看向珍娘,珍娘望了望慧娘,慧娘點點頭:“且聽上人吩咐就是。”
于是珍娘帶著宮女走向艙外。
煒杰把肉鋪塞進嘴里,又坐了下來。
涂熙才看的眼熱,于是也問:“敢問上人,今后神圣中華國國體可有示下?”
這一句話非常敏感,盡管涂熙才用了請示這樣的詞語,但是在傳統文化中,這仍然是嚴重的禁忌,這時候秀娘忍不住抓住了林夕的手——是的,秀娘做過太后,也知道這樣的回答,算是君臣奏對的,會被記入歷史,如果林夕說錯了,今后更改很麻煩,可以說影響深遠,這一代,林夕是強橫的,能干的,但是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若干代以后,總有一些不成器的子孫。
林夕溫和地捏了捏秀娘的手掌,直接開口道:
“我感念當今之世,民智教化尚未普及,但是世易時移,天下人口已經繁衍眾多,科技發展,已經在深刻變化的前夜,今后無論什么國體,總要以人的良善發展,人的能力提高,世界的和諧共存為要旨。
大同世界,乃是應該讓人人免于恐懼,人人都能發揮所長,人人能夠和諧相處的世界。
故而,國體或者政體,需要依次而發展。
至于今日,我們需要軍政之體,未來戰爭結束,我們需要訓政之體,開啟民智,同心教化,待到能夠全民自治自知,還可以還政。
未來可以君主立憲,立憲而治。
更遙遠的未來,上天自己會有它的選擇。
生存繁衍下來的人民,也會做出選擇。”
......
雖然這里面的話,大家聽得都有點云山霧罩,不過大意大家還是能夠體察一些,大家都熱切地鼓起掌來。
饒舉人此時已經回來了,怯怯地問:“敢問上人,君主立憲,軍功爵位,可是還有?”
林夕說:“當然還會有,神圣中華國,畢竟是中華衣冠,豈可禽獸而歟?”
【注:歟,音yú,是文言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聲音和意義都和與相近,但是這是雅言的用法。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子:您。三閭大夫:官名。指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