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農業莊園并不算困難,可是,如果想把一座農業莊園改造成初級工業化生產的小鎮,這就會變成一個的長期的,不斷拆建的過程,沒有幾年的時間,都很難看出成效。李繼岌準備把它建成一座典范,然后再慢慢向整個晉地,甚至向全國傳播和推廣。
共同勞動是一個很好融合人心的方法。由于每天都需要進行交流和配合,所以在三交口水庫的大壩在修建到一半的時候,一千魏博軍和一千忻代的本地人就已經變得十分熟悉了。人與人之間,在消除了陌生感,經常進行交流后,就會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團體。
當然,這么多人聚在一塊,爭執和打架是免不了的。
人類難免都會有仗勢欺人、仗力欺人的惡習,這是源自于動物的本能。李繼岌的原則就是,動手動腳可以,但絕不允許動器械,大家在吵架和打架時要做到基本的文明、禮貌,否則給予的懲罰是很嚴重的。
李繼岌把崛圍山腳下,汾河巨大的彎曲地帶的荒地全要了過來,以作為這支駐軍的屯田地,開始進行軍墾試驗。
修建軍營和屯墾改造荒田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聚攏人心的過程。當軍營被建好,田地被開墾出來,再加上完善的水利灌溉設施,這些軍卒在看著親手動作而修建好的田莊,就自然而然地會生出一種歸屬感和依賴感。
這就是家的感覺。
李繼岌自然是不希望自己手下的這幫魏州兵一直將這里當作是異鄉。
現在看來,已經起到了一些效果。
……
晉王李存勖自從春天親征魏博,一直就率軍在河北與梁軍對峙。李繼岌自家的老娘劉玉環怕李存勖有了新寵,居然抱著剛出生只有三個多月的李繼蟾跟著去了河北大營,如此強悍的作風,讓李繼岌都頗感后背發涼。
也不知道自家老爹李存勖是怎么會忍受過來的。
且說梁將劉潯眼見奇襲晉陽的計劃已經破產,便轉而帶兵東向,經邢州陳宋口東渡漳河,進屯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企圖進占臨清,切斷晉軍糧道。臨清處于鎮州到魏州的主要道路上,晉軍在這里屯有大批糧草。劉鄩襲占臨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一舉掐斷晉軍后方的糧道,變被動為主動。
此時晉軍老將周德威由于聽說晉陽危險,正率一千余騎兵緊急馳援。等他走到土門(今石家莊)時,聽說劉鄩已經主動撤軍,率大軍從邢州東去。周德威意識到劉鄩有可能會襲擊晉軍糧道,就親率這支騎軍在后面開始緊急追趕。當追到了南宮時,晉軍捕獲幾名梁軍斥候,周德威命將這些梁軍割斷一只手腕之后放還,并讓他們帶信給劉鄩:“晉軍盧龍節度使周德威在臨清躬候梁軍大駕光臨!”
劉鄩在得報后大吃一驚,連忙命令大軍暫時扎營,不敢輕舉妄動。等第二天再派人前去打探消息,周德威已經連夜繞過劉潯的大營,趕在梁軍之前,進入到了臨清城內。劉鄩在聽了報告后感到非常沮喪,只好又帶兵南下經堂邑(今山東冠縣),與周德威打了一仗后,進據莘縣,筑壘固守,又在莘縣與黃河渡口之間構筑甬道以運糧草。
晉王李存勖在得知情況后,也率軍趕到莘縣,雙方交戰數次,由于梁軍結寨固守,晉軍也奈何不得對手,雙方就這么一直對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