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彥何許人也,焉敢望此。”黃承彥長嘆一聲:“子曰:知其不可而為之,我只能盡力而為,集諸家之智,希望能找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將軍,你能不能給我五天時間?”
“可以,黃巾軍還在路上,應該還有幾天才能到。”孫策搖頭,又一字一句地說道:“不過,后天清晨,我會驅兵過水,搶攻峴山,進逼襄陽。請先生給諸家帶句話,他們可以再考慮幾天,但若是與我為敵,助劉表一兵一糧,蒯家就是榜樣,我保證不會放過他們。”
黃承彥深深地看了孫策一眼,躬身道:“我一定把話帶到。”
——
入夜,孫策檢查完各部的準備情況,回到小院,鋪開紙筆,準備給老爹孫堅寫信。
后天就是十日之限,不管襄陽城里是什么反應,他必須發起攻擊,至少要拿下樊城。樊城在手,就算襄陽城還有劉表手中,劉表也不敢北上,與袁紹、曹操交戰時至少不用擔心腹背受敵。至于糧草,只能先靠騎兵四處劫掠了。等黃巾軍趕到,有了足夠兵力,再攻襄陽不遲。
攻樊城,孫策并不太擔心,一來樊城沒有襄陽堅固,黃祖也不是什么名將,歷史上,老爹沒費什么力氣就拿下了樊城,兵逼襄陽,只是在峴山時太大意,中了暗箭,這才功虧一簣。現在有周瑜出謀劃策,有自己率領黃忠和水師助陣,拿下樊城應該是大概率的事。
即使如此,孫策還是不敢大意,將自己的計劃和擔心詳詳細細地寫出來,派人送到大營,由老爹和周瑜等人商量,最后確定作戰方案,盡可能做到完美,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孫策古文讀得不少,但寫得不多,本尊能寫,但也算不上有什么文采,勉強能把事情說清楚而已。寫完之后,他又仔細看了兩遍,對自己這半文半白的文章感到臉紅。若是只給老爹看,這文章倒也足夠了,父子倆都是粗人,誰也別看不起誰。可是給周瑜看,文句不通就有點丟臉了。
可惜,這兒還真沒什么人能幫他。黃忠、孫輔等人比他好不到哪兒去。
要是黃承彥愿意幫忙就好了。孫策心想,可惜,黃承彥還是看不上他,心里只想著救鄉黨。他知道黃承彥在想什么,無非是想把襄陽的豪強團結起來,一起和他講價還價。他還真沒放在心上,一切政治最后都要靠實力說話,有幾萬黃巾在手,他不相信這些豪強能是他的對手。
論作戰,自家父子還是有點信心的,至少不會比寫文章難。
就在孫策煩惱的時候,一個小小的身影出現在門口。黃阿楚散了雙髻,像男子一樣將頭發扎起,包了一塊頭巾,身上也換了一襲青衫,手里抱著一堆竹簡,瞪著一雙紅紅的眼睛,含羞帶怒地看著孫策。
孫策瞥了她一眼,很意外。“你沒跟你阿翁離開?”
“在將軍眼里,我就是那種言而無信的人嗎?”黃阿楚氣沖沖地走了過來,將懷里的竹簡放在案上,又端端正正地坐好。“將軍想聽什么書,《春秋》還是《左傳》?聽孫國儀將軍說,你讀過《左傳》,要不我們就從《左傳》開始?”
孫策笑了。“阿楚姑娘,書等會兒再讀,你還是先幫我改改文章吧,這個比較著急。”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