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打量了蔡琰一眼,咧嘴一笑。“很好,這二位年富力強,西域、天竺走一遭應該沒什么問題。”
“西域?天竺?”路粹的臉頓時白了,拼命的沖著蔡邕眨眼睛。蔡邕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聽起來很像是孫策懷恨在心,要將他們流放萬里之外。蔡邕連忙問蔡琰是怎么回事,蔡琰笑著把孫策要她研習天竺、西域文字的事說了一遍,蔡邕這才安心了些。天竺、西域雖然遠一些,畢竟是游學,不是流放。身為學者,萬里求學雖然辛苦一些,只要有所得,卻也不是不能接受。
見蔡邕言語之間有贊同的意思,阮瑀和路粹很絕望,后悔莫及。天竺,西域,聽聽就讓人絕望。
孫策根本沒興趣關心他們,他將蔡邕請上車,蔡琰也上了車,周瑜騎著馬隨侍車旁。孫策隔著窗戶,打量著周瑜,又瞅瞅蔡邕,打趣道:“先生,你覺得這女婿怎么樣?”
“嗯,不錯,不錯。”蔡邕撫著胡須,非常滿意,老臉笑得像朵花兒。
“那你準備怎么謝我?”孫策翹起二郎腿,抱著膝蓋。“這件事我也有功,這你總得承認吧?”
“你有什么要求就直說,沒必要轉彎抹角。”蔡邕哼了一聲:“不用拿我的女兒、女婿來說事。”
孫策哈哈一笑。“那我就直說啦。李儒的那篇《己巳之亂親歷記》你應該看過的,他的文章寫得不錯,但他是董卓的舊部,士林名聲也不能和先生你相提并論,有些事他也不太清楚,說服力遠遠不夠,我想為后人留下一個相對完整的記載,你能不能擔起這個責任,寫幾篇文章?”
蔡邕臉色微變,耷拉下了眼皮,沉默不語。蔡琰剛要說話,孫策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蔡琰會意,將涌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只是用眼神企求孫策不要逼得太緊,給蔡邕留點面子。孫策點頭示意,讓蔡琰放心。他要的是蔡邕承擔這個任務,而不是要讓蔡邕難堪。逼得太緊,就算蔡邕迫不得已,勉為其難,寫一半留一半,他也沒辦法。他需要蔡邕認識到這件事的意義,主動寫出整件事的真相。
這件事不僅涉及到對袁紹及王允等人的評價,為董卓鳴不平,更涉及到文武之爭。不處理好這個問題,不對儒生鄙視武人的心理加以糾正,重提尚武之風就永遠只能是權宜之際,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
“先生,我不是要為董卓飾功掩過,我只是想讓世人知道真相,只有知道真相才能從中吸引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如果沒有這份勇氣……”
“將軍。”蔡邕抬起頭,打斷了孫策。“將來你也會留名青史,你愿意史家將你做的事,一五一十的全部記下來嗎?”
孫策盯著蔡邕看了片刻,嘴角微挑。“先生,如果史書可以枉顧事實,那還有什么敬畏可言?如果勝利者就可以隨意涂改歷史,用所謂的春秋筆法為尊者諱,我又何必在這里和你浪費口舌?你真覺得除了你,我找不到能夠寫出真相的人嗎?我相信先生的才華,更相信先生的史德,所以才希望由先生來完成這項偉業,為后人著史立一個榜樣。先生以為什么,以為我要借著史的機會污蔑袁紹、王允?”
蔡邕無言以對。他迎著孫策的目光看了很久,微微頜首。“行,我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