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獎,過獎。”郭嘉一點也不謙虛。“既然說到見微識著,我就再賣弄兩句。吳侯甫至,你便趕來拜見,自然是早就在關注吳侯的行蹤。你敢單身來見,自然是以為令尊與驃騎將軍有舊,張仲卓又與吳侯是盟友,廣陵又有子綱先生諸賢在吳侯麾下任事,不會對你行不義之事。你穿著甲胄,只不過是想說你已經準備好了兵馬,隨時可以開戰,希望吳侯知難而退。臧府君,我說得可對?”
臧洪臉色微變,卻沒有說話。
郭嘉接著說道:“當初關東舉義兵,你鼓動張仲卓起兵,又主持會盟,慨然以澄清天下為志。只可惜袁紹志大才疏,雖擁兵十余萬卻未嘗一戰,每日飲酒高會,糧盡而散,州郡交攻。袁紹進攻董卓不力,謀奪冀州卻是奇招迭出,趕走韓馥還不肯罷休,又派人逼他自殺張孟卓之堂,污張孟卓兄弟之清名。當此之時,臧府君可曾有一言鳴不平?”
臧洪抬起頭,淡淡地掃了郭嘉一眼。“我是否鳴不平,似乎不足為外人道。”
“當然,這是你和張孟卓兄弟之間的私事,我無權過問。那袁紹矯詔的事不是私事,可以探討一下嗎?”
臧洪眉頭擰成了疙瘩,無言以對,氣勢不知不覺的弱了三分。孫策一直含笑觀戰,見此情景,笑著打了個哈哈。“袁紹已經死了,袁譚此刻想必也迷途知返,向朝廷稱臣了。這些事就不用了。臧府君,你想必知道我的來意吧?”
臧洪悄悄地吁了一口氣,微微欠身。“還請吳侯明示。”
“承蒙天子器重,命我節制八州,我雖德淺能薄,卻不敢不盡力而為。袁紹矯詔罪名確鑿,朝廷罷官免爵,只是看在他集結義軍討董的功勞上,沒有開棺戮尸,也沒有株連他人。若袁譚能夠上書稱臣謝罪,這冀州應該還是由他主掌。朝廷有旨意,我無異議,但他占著不屬于冀州的涿郡和平原,這就不合適了。我來此的目的,就是希望與袁譚見一面,請他退回冀州,不要讓我為難。府君覺得我這個要求合理否?”
臧洪沉吟片刻。“吳侯所言,自然合情合理,只是我是渤海太守,不是袁使君身邊的掾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過,我倒是聽說袁使君已經上書朝廷,吳侯不妨再耐心等待幾日,也許很快就能見分曉。”
孫策笑盈盈地看著臧洪。“府君的意思是說朝廷有詔書下達,袁譚就能退出涿郡和平原,還是說朝廷會下詔調整疆界,將涿郡和平原劃入冀州范圍?”
“請吳侯恕罪,此非我能揣度。”
孫策轉頭和郭嘉嘀咕了幾句,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就再等等。請臧府君為我轉告袁譚,我想和他面談。一年不見,頗為想念。如果能免起刀兵,誠我之愿也。”
“我一定轉告。”
章武。
袁譚站在城門樓上,看著遠處的地平線,拍了拍欄桿。他回頭看了一眼,正準備說話,卻見沮授坐在樓內,靠著窗戶打盹,不禁輕嘆一聲,又閉上了嘴巴。夏日炎炎,人容易犯困,尤其是這些天沮授太累了,他實在不忍心打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