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慘叫聲越來越大聲,馬蹄聲越來越清晰,甲騎殺到了身后。彌加轉過身,絕望地看著那些銀光閃閃的甲胄。他原本想追上閻柔,將那些新甲占為己有,此時此刻,當數百具新甲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卻什么也不想要,只想逃走。
甲騎轟然殺到,兩柄一丈五尺長的長矛刺到面前,將彌加挑了起來,又遠遠地扔了出去。
彌加最后看了一眼山坡,看了一眼那人,那旗。
太史慈橫矛立馬,巋然不動。戰旗隨風,輕輕吹拂。
白狼山。
牽招勒住坐騎,看向不遠處的山坡,眉心微蹙,手往腰間的戰刀悄悄地移了三寸。
山坡上,數十騎士靜靜地立著,當先一人身披大氅,手挽韁繩,正目不轉睛地看著牽招一行。見牽招停住,他松開馬韁,緩緩下坡,來到牽招面前。
“廣陽閻志,見過牽君。”
牽招打量著閻志。閻志很年輕,看起來也就是二十出頭,但滿面風霜,眼神狡黠,一看就是心思機敏之人。他笑得很從容,一副勝利者的得意。
牽招心中不快,冷笑道:“閻君來得好快。”
閻志大笑,他揚揚手。“牽君不必客氣,要說來得快,來得早,我自愧不如。郭圖、許攸早就經過此地,再往前數,袁紹的使者和宗女來得更早。不過這種事從來就不是比誰來得早,誰來得快,而是看誰身后的力量更值得依靠。牽君,你既然已經到了這里,想必已經見過烏延,不知道他有沒有答應你出兵?”
牽招眉頭皺得更緊。烏延是右北平的烏桓大人,有眾八百余落,自號汗魯王,袁紹曾經封他為單于,又嫁宗女給他,這些年禮物不斷,算得上關系親密,但他與烏延見面時,烏延卻推三阻四,不肯答應出兵協助。牽招私下里一問,才知道閻志不久前已經來過,烏延答應了閻志的要求,保持中立,既不入侵三郡,也不讓鮮卑人通過他們的駐地,實際上已經是屈服于太史慈。
烏延這么做的原因很簡單:孫策實力強橫,不久前一戰擊敗強人公孫度,占據了遼東,而袁譚卻是孫策的手下敗將,如今僅有冀州一州,實力無法與孫策相提并論。雖說袁氏對烏桓人有恩,但生死存亡面前,袁氏的那點私恩并不足以讓烏桓人為他們賣命,烏延不想像蹋頓一樣死在中原,死在孫策的手下。
“牽君,識時務者為俊杰,袁使君不是吳侯的對手,天下終究是吳侯的,你又何必為袁氏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