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深以為然。這些鮮卑人被太史慈打敗了,卻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危險。困獸猶斗,為了活命,這些人什么事都干得出來。況且騎兵對決,勝負雖分,傷亡卻未必很大,闕機有四五萬人,潰兵至少以萬數,還是有一定危險的。沒趕上太史慈與闕機的戰斗也就罷了,再被潰兵打敗可就丟臉了。
牽招下令騎兵列陣,阻擊、收降鮮卑潰兵。見烏桓人攔路,鮮卑潰兵想奪路而逃,卻被牽招指揮烏桓騎兵迎頭痛擊。得知鮮卑人已經被太史慈擊潰,眼前這些只是喪家之犬,烏桓人士氣高漲,在牽招的指揮下猛擊鮮卑人,鮮卑人固然被打得狼狽不堪,就連樓班都驚呆了,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部下這么善戰。
激戰一日,鮮卑人見突圍無望,有的投降了,有的選擇從小路逃跑。牽招清點了一下,殺死鮮卑人兩千余人,俘虜一千多,繳獲戰馬兩千余匹,收獲頗豐,卻沒有看到牛羊、糧草等輜重。他審問了俘虜,這才知道這些鮮卑潰兵都是飛馬部落的精銳,在闕機的率領下與太史慈對陣的,牛羊、輜重都在后面,沒能進入戰場,應該是被太史慈劫了。
經由俘虜之口,牽招對白狼山之戰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太史慈的勝利絕非僥幸所致,而是精心謀劃的結果。從戰場選擇到出擊順利,他將每一個優勢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一點機會也沒留給闕機。僅此一項,就足以證明太史慈不僅有強悍的個人能力和精良裝備,更是一個優秀的騎將。
戰斗剛剛結束,閻志就出現在牽招面前,他是來傳達太史慈命令的,太史慈要求樓班和蘇仆延趕到白狼山述職,同時邀牽招去白狼山,洽談進一步合作的相關事宜。
牽招很尷尬。當初決定和太史慈結盟是迫于無奈,本想著鮮卑人實力雄厚,太史慈就算有優勢也有限,到時候還可以再談談條件,至少可以讓太史慈無法直接控制三郡烏桓,沒想到太史慈一戰擊潰闕機,大獲全勝,順勢要求樓班和蘇仆延去述職,儼然以幽州之主自居。
牽招不愿去,郭圖卻勸他去。不管他們答應與否,太史慈已經在幽州站穩了腳跟,四戰四捷,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將東部鮮卑打殘了,這樣的武力絕非樓班和蘇仆延所能抵擋的,他們不答應,樓班、蘇仆延也會去,反倒讓太史慈有機可乘。倒不如去白狼山與會,看看形勢,至少能親眼見一見太史慈。
牽招覺得有理,和樓班商量了一下。不出郭圖所料,聽說太史慈大破闕機,樓班根本沒有和太史慈對陣的勇氣,反倒對太史慈欽佩不已,渴望著親眼見見這位傳奇英雄。牽招只好順水推舟,與樓班、蘇仆延一起趕往白狼山。
閻志卻沒和他們一起走。他趕到柳城,面見袁靖。
烏延的夫人叫袁柯,是袁靖的從妹,兩人原本關系就不錯,一起和親到草原后,同病相憐,親密更甚從前。袁柯托閻志帶來一封信,向袁靖詳述了最近發生的事,提醒袁靖,袁譚力弱,已經無法控制烏桓人。烏桓人欺善怕惡,絕不敢與孫策對抗,俯首稱臣是遲早的事。好在袁衡是孫策的夫人,袁權又深得孫策寵愛,對她們來說,孫策也不是敵人,反倒比袁譚更可靠。趁著這個機會,促成三郡烏桓依附孫策,她們以后就不會再有什么危險了。
看完袁柯的信,袁靖嘆惜不已。她雖然沒有遇到袁柯那樣的遭遇,但她能想象得到袁柯那一刻的絕望,能理解她此刻的憤慨。可是事關重大,她沒有輕易表態。
“閻君,你見過吳侯嗎?”
閻志搖搖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由太史都督可以想見吳侯風采,必是當世人杰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