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長,郭嘉披著貂裘,搖著羽扇進來了。見孫策在讀公文,他也沒吭聲,在一旁坐下。朱然從爐子上取下銅壺,倒了一杯水。郭嘉將羽扇扔在案上,抱著杯子焐手,一邊呷著茶,一邊打量孫策的神情。
孫策很快就讀完了,將戰記遞給郭嘉。郭嘉接過,放在案上,卻沒急著看,笑瞇瞇地說道:“太史子義打贏了?”
“贏了。”孫策回味著太史慈的四場戰斗,輕拍案幾。“絲絲入扣,妙不可言。”他頓了頓,又道:“與周公瑾風格迥異,自有另一番精采。”
“他們本來就不是一類人。”郭嘉將公文攤開在案上,一邊看一邊說道:“周公瑾是精通音律的翩翩佳公子,不僅要勝,還要勝得漂亮。太史子義是神箭手,開弓沒有回頭箭,不發則已,發則必中。雖不在意形態,卻美在其中。”
孫策笑了兩聲,沒有接郭嘉的話頭。郭嘉最近在看《般若經》,還喜歡和人討論這些話題,連說話都有些玄乎,帶著機鋒,頗有后世玄學的苗頭。不過細想想,郭嘉的分析倒也沒錯,周瑜和太史慈的確不是一類人,他們各有各的優勢。如今太史慈威鎮北疆,接下來就看周瑜能不能再立新功,迎頭趕上了。
郭嘉看文章很快,兩口茶的時間就將二十多頁紙的戰記看完了。他抱著茶杯,皺了皺眉。“太快了。”
“什么太快了?”
“太史子義勝得太快了。勢如破竹,連戰連捷,于戰事本身而言固然是好事,可是于整體局勢而言卻不夠好。”郭嘉又呷了一口茶,幽幽地說道:“別的不說,若劉備邀他去助陣,他是去還是不去?”
孫策心中一動,斜睨著郭嘉,點了點頭。這的確是個麻煩。眼下的情況對他是最有利的,劉備和袁譚在涿郡對峙,誰也拿不下誰。太史慈大敗東部鮮卑,為劉備解決了后顧之憂,劉備可以繼續堅持,可若是劉備邀太史慈去助陣,雙方的平衡又會被打破,涿郡很可能會落入劉備之手。即使劉備不邀太史慈助陣,袁譚收到消息后也可能會撤退。
太史慈在權謀上還欠些火候,要給他配兩個謀士才行。田疇雖然有才,在這方面卻幫不了太史慈。
“奉孝,從軍謀處挑兩個人去幽州吧。”
郭嘉點頭答應。
孫策將他與田疇討論的內容轉述給郭嘉。郭嘉靜靜地聽完,笑了兩聲。“常說人說幽州有俠氣,果然不虛。只可惜他讀書讀得不好,有點食古不化了,腦筋未免不夠靈活。”
“比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