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看向孫策。孫策笑著點點頭。“首相之言,便是我之心聲。”
蔡邕點點頭。“如此,邕此生無悔矣。當拭目以待太平。”
孫策笑道:“還望蔡公努力加餐,像趙公一樣長壽,太平可期。到時候,還要請你再寫一部史書,見證這五百年之變。”
蔡邕打量著孫策,微微一笑。“承大王吉言,我一定努力多活幾年。”
張纮與孫策交換了一個眼神,會心而笑。
長安的二月乍暖還寒,天子在溫室殿接見了楊修。
楊修穿著整齊的官服,三跪九叩,在天子面前行了大禮。
“大將軍長史,臣修,拜見陛下。”
天子快步上前,雙手虛扶。“楊卿請起,數年不見,楊卿儼然已是一方牧守,弘農楊家后繼有人,可喜可賀。楊公安否?最近在忙些什么?”
楊修躬身再拜。“謝陛下關心,臣父母安好,如今閑居太湖,爬梳典籍,欲厘清官制源流,尋證長治久安之道,為天下蒼生盡綿薄之力。”
天子興趣盎然,命人賜座。有侍者取來坐席,楊修拜謝入座。天子問起楊彪近況,對楊彪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三表示,如果沒有楊彪提供的三億錢,去年的西征不能成行。他對楊彪整理的官制也非常感興趣,詢問進展。
楊修奉上一部官制的文稿,這是楊彪早就準備好的。孫策決定派楊修入朝之后,楊彪就將寫好的文稿抄錄一份,讓楊修帶給天子。他已經將自己賣給了孫策,不能再回朝廷,這算是他獻給天子的一份禮物。
天子歡喜不禁,愛不釋手。“吳侯可曾讀過楊公的大作?”
楊修心知肚明,天子問的不僅是孫策有沒有讀過這部書稿,更關心孫策是不是知道楊彪將這份書稿帶到長安。“吳王對這份書稿的進展非常關心。家父每作一篇,必呈送吳王閱覽。細說起來,家父之所以有此宏愿,也是吳侯所托。”
天子會意,連連點頭。“容朕仔細拜讀,再向楊卿請教。楊卿博學多識,想必已經將這部書稿熟記于心了吧?”
“略知一二。陛下有問,臣必竭誠以對。”楊修拱拱手。“臣奉大將軍之命入朝主政,正當為陛下答疑解惑,佐陛下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