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嘴角挑起一抹淺笑,一展即收。“奉孝,汝潁人遍布天下,除了并州之外,幾乎各方都有。這是優勢,也是劣勢。”
郭嘉眼神微閃,收起笑容,手背在身后,羽扇輕拍后背。
荀攸不緊不慢。“眼下雖勝負未定,但吳國初肇,規格已成,派系已顯,我汝潁系看似人多勢眾,實際上優勢并不明顯,尤其是大王身邊。青徐系有張相、諸葛亮,江東系有虞相、陸議,荊州系有龐統,汝潁系除了你之外,還有哪位年青才俊可以與他們幾個抗衡?”
郭嘉說道:“公達,我有什么做得不妥的,你直言無妨。”
“兵有奇正,你覺得大王尚奇還是尚正?”
郭嘉沉吟了片刻,微微頜首。“多謝公達提醒,我會留意的。”
荀攸點點頭。“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大王如此,我汝潁系也是如此,不得不謹慎從事。奉孝得大王信任,亦當竭盡心力,為大王出謀劃策。今日之大王非往日之討逆將軍,今日之吳國亦非當日之豫州,奉孝當因時而變,不可墨守故技。形勢逆轉,長安已成百尺之蟲,奉孝不必在乎他們會怎么做,只要知道他們能怎么做,再一一化解,使其無計可施,自然百戰百勝。”
郭嘉連連點頭。“公達,還是你看得更透徹。這次建功之后,你也到吳王身邊做事吧。”
荀攸搖頭。“你考慮一下鐘元常吧,他比我更合適。關中已成死局,他留在那里也沒意思了。”
郭嘉略作思索,點頭贊同。
周瑜走進書院,一眼就看到站在走廊上的孫策。他快步走到孫策面門,拱手行禮,剛要說話,孫策搖搖手,示意他不要說話,又指了指講堂。周瑜上了臺階,站在孫策身后,伸長脖子,往講堂里看了一眼,見窗明幾凈的講堂中,三四十個半大孩子團團而坐,有男有女,正圍著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和一個明眸皓齒的少女,少女站在老者對面侃侃而談,老者卻有些窘迫,臉憋得通紅。
周瑜聽了一會,他們說的好像是《孟子》,爭的是義利之辯。先生堅持義字為先,少女則認為利字當頭,她的理由是如果郡學不減免學費,她就上不起學,如果郡學不給先生俸祿,先生也不會免費教他們讀書。她年齡雖小,言辭卻是犀利,說得先生無言以對,有些惱羞成怒。
“這是誰家子弟?”
“我也不清楚。”孫策悄聲笑道,示意周瑜到一旁說話。“我在白鹿書院住了幾天,已經習慣了。不是每個先生都像蔡大家一樣讓學生服氣。公瑾,準備好了沒有,一旦出征,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了。要不要讓蔡大家隨軍,免得你軍中寂寞?”
周瑜笑著搖搖頭。“她剛生完孩子,不宜遠行,還是讓她在襄陽住一段時間吧。”
孫策哈哈一笑。蔡琰年前剛為周瑜生了個兒子,百日之后,由蔡邕取名為循。周瑜的父母說這孩子長得和兒時的周瑜一模一樣,極是歡喜。
“那就納個妾吧,身邊沒人照顧,終究不方便。”
“多謝大王關心,臣暫時還沒有這個打算。”周瑜生怕孫策再勸,立刻轉換話題。“此次出兵是試探還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