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長安,怎么決定,他并不關注,那些嘴仗自有楊修、蔣干負責,他關注的只是如何發起漢中攻勢,并保證漢中攻勢能在可控范圍以內,不會成為潰瘍。
等他到達襄陽時,不僅徐晃出城迎接,南陽督黃忠也趕到了,一直駐守湖陽的鄧展更是早早趕到襄陽,已經在襄陽書院讀了幾天書。鄧展的武藝極好,卻不是匹夫之勇,他的學問也非常不錯,尤其是對《漢書》頗有研究,公務之余為《漢書》作注,深得蔡邕欣賞,年初去秣陵看風水的時候還專門向孫策提及。
君臣見面,有說不完的話,氣氛非常熱烈。
經過一番討論,孫策做出了人員安排,由黃忠任主將,徐晃、鄧展為副,并調徐庶助陣,共一萬五千余人,以步卒為主,輔以一部分水師運糧。孫策本人留駐襄陽,負責全面調度。
黃忠等人轟然應諾,分頭準備。
孫策留下徐晃,問了一下關羽父親關靖的情況,然后讓徐晃給關羽寫一封信:我要出征了,無法再照顧你的父親,是你自己來襄陽,還是我派人送你父親去幽州?
武關。
徐庶扶著城墻,靜靜的看著城中正在演練攻防的將士,眼神不舍。
從初平三年來到武關,他在這里渡過了六年時光。這是平靜的六年,也是沉淀的六年。他在這里練兵,在這里讀書,在這里磨礪自己的爪牙,在這里看著孫策捷報頻傳,研讀每一份戰紀,揣摩孫策的戰法,如今終于等到了自己亮出爪牙的機會。這六年來,他無時不刻不在等待孫策的命令,盼望著一飛沖天的機會。沒想到臨行之際,他卻有些留戀起來。
這里積淀了他太多的記憶。
奉命前來接任的田弘成看在眼里,笑瞇瞇地說道:“徐將軍,有什么人你需要帶走的,你盡管帶走。吳王有詔,不管你有什么要求,我都不能阻攔。”
徐庶看看田弘成。這是孫策新政的典型受益者,講武堂的肆業生,由一個普通士卒積功至武關都尉,有生之年只要不犯大錯,躋身二千石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對孫策的忠誠毋須懷疑,在析縣做都尉的治績也很顯眼,將武關交給他是可以放心的。
“田都尉,這些都是守城兵,擅長的是城池攻防,我全部留給你。如果有敵人來犯,你可以信賴他們的能力。野戰兵我帶走了,你在析縣多年,經常入山剿匪,對野戰并不陌生。我給你留一些熟悉地形的斥候,你抓緊時間熟悉附近的地形,也就沒什么問題了。”
田弘成連連拱手表示感謝。析縣離武關很近,他對徐庶練兵的能力早就很佩服,孫策讓他來接管武關,等于送給他一個功勞。該做的徐庶都做好了,他只要按照徐庶的既定章程做就可以。
徐庶又把相關的將士叫了上來,介紹給田弘成。一一交待完畢后,他與部下拱手作別,轉身下了城墻。行李早就收拾好了,隨他出征的野戰兵也在關外列陣,徐庶出了城,翻身上馬。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