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粹苦笑。“大王有所不知,冀州世家得勢,排擠中原人士,連汝潁系都難以自保,我一個陳留人就更無法立足了。欲報袁使君知遇之恩而不能,只好獨善其身。聞說蔡師在襄陽開講,我便來重列門墻受業,想著將來返鄉,授幾個蒙童,自食其力,也算不枉蔡師教誨。”
孫策沒有再說什么。他才不相信路粹會獨善其身,自食其力呢,只是沒必要說破。他又和王粲、謝承說了幾句。
史書說王粲長得難看,孫策卻覺得沒那么嚴重,他最多只能算是相貌平庸。漢人重顏色,是標準的顏控,不論男女,有一副好皮囊非常重要。王粲本來還算過得去,站在一群帥哥中間就顯得丑了。他自己也很在乎這一點,反應常常過激,性子不免有些急躁。
但是他真的有才,尤其是記性真好。得知孫策找他們談王莽的事,他干脆把王莽傳背下來了,不僅《漢書》里本傳背了,相關的史料也背了,當著孫策的面,他侃侃而談,將王莽從出生到死亡的史事一一列舉,輔以相關的佐證,簡直就是一部王莽的編年史。
孫策有一種感覺,王粲如果不是長得丑,他很可能會是蔡邕相中的女婿。他和蔡邕太像了,尤其是這強悍的記憶力,難怪蔡邕會將自己的藏書送他一半。
粗略的聽完王粲口述的王莽編年史,孫策注意到一個問題。王莽登基前后遇到的反抗非常有限,幾乎都是劉氏宗室,而且沒有給他帶來什么真正的麻煩,包括劉縯、劉秀等南陽豪強,真正給王莽帶來麻煩的是赤眉軍,而赤眉軍的崛起前發生了一件大事:王莽正式登基的第三年,黃河改道。
不能說王莽沒有錯,也不能說赤眉軍就是唯一的力量,但黃河決口對王莽的打擊是致命的,這不僅是經濟上的重大損失黃河決口摧毀了冀州和青徐,而在輿論上對王莽非常不利,甚至以王莽本人都是重創黃河決口絕不是天命所歸的象征,而王莽又是靠天命上臺的。在此之前,山東已經多次發生洪水,王莽就是以此為理由證明漢朝天命已終,當立新朝。結果他的新朝剛剛建立沒幾年,黃河決口改道,無疑扇了他一個大耳光。
相比于其他叛亂,因黃河決口引發的饑荒造就了數百萬的饑民,而這些饑民組成了赤眉軍。赤眉軍沒什么組織,也沒有什么名將指揮,他們只是被饑餓驅使,一路西行,如蝗蟲過境,無所不摧。西漢末期,中原地區還是當之無愧的經濟重心,黃河決口的影響非同小可。即使是現在,孫策在江南屯田,中原的經濟依然是大頭,如果同樣來一次黃河改道,他也會欲哭無淚,至少有十年時間緩不過氣來。
可是在《漢書》里,這次黃河改道被有意無意的淡化了,黃河改道的原因也不意外的歸咎于王莽的倒行逆施,上天降罪。
孫策越發覺得有必要重寫新莽史,盡可能還原當時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