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蔡琰所說,謝承還年輕,今年才十四歲,不知道是發育晚還是營養不良,看起來很瘦弱。他沒怎么說話,一直靜靜地坐在一旁。孫策也沒多問。謝家和孫家的瓜葛還真不少,謝煚是被他送到長安大獄的,謝憲英與孫權的婚事又連起波折,現在還不知道是什么情況。
接見結束之后,孫策把謝承留了下來,問了問謝家的情況。謝承深知這是一個好機會,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說了。他尤其提到兩點:一是他父親謝煚已經放出來了,卻不敢回江東;二是他姊姊謝憲英已經十九歲了,還沒出嫁。謝家不知道孫權究竟什么意思,別人家也不愿意主動找麻煩,一來二去就耽擱了。
說實話,孫策已經把謝家忘了。謝家從來不是他的目標。得知謝家的境遇,他也有些驚訝。他隨即做出安排,讓謝煚到大將軍府報到,協助楊修做事。至于謝憲英的婚事,他也有一個不錯的安排,袁耀年紀不小了,和謝憲英倒是合適。他和袁權一說,袁權擔心孫權,孫策嗤的一聲冷笑。
“你不用擔心他,他早被胡女迷暈了頭,哪里還記得謝憲英。你給你姑父、姑父送個信,安排伯陽和謝憲英見一面,如果他們談得來,這件事就這么定了。仲謀要是有意見,讓他來找我。當初是他要娶,等人家同意了,他又反悔,現在耽誤人家這么久,還有理了?”
袁權也哭笑不得。孫策、孫權之間的矛盾,她一清二楚,也說不上是誰的責任。不過她也覺得孫權再娶謝憲英的可能不大,袁耀倒是合適。謝家的家世沒什么問題,至于謝憲英的相貌,看謝承就知道不會太差,她也聽馮宛、黃月英說過,就算不是絕色,也是中上之姿,配袁耀是足夠了。
得知孫策的安排,謝承喜極而泣,感激不盡。謝家頭上的陰影總算是消散了。他隨即把謝煚在長安的聯絡方式給孫策,孫策安排人通知楊修,讓他辟謝煚為吏。長安的大將軍府就是一個空殼,只有楊修一個人,多一個謝煚幫助也好。謝煚原本是袁紹的追隨者,現在被策反,也是一個標志。
王粲梳理史料,孫策確定編著方針,新莽史的編著就此拉開序幕。新莽雖然只有十五年,但問題卻不少,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寫成的。孫策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按正式的斷代史編著方法,以蔡邕為主,王粲、謝承等人為輔,慢慢來,扎實下功夫;一是解眼前的燃眉之急,由路粹針對禰衡的文章寫批判文章。
不得不說,路粹真是條好狗,咬起人來又狠又準。他沒有理會禰衡,而是直指禰衡背后的孔融。他說孔融身為圣人之后,當初與黨人交往密切兒時登李膺龍門,后來黨錮事發,張儉投門望止,孔融曾收留張儉就是一個標準的黨人,而他后來的仕途經歷同樣是黨人的模范,為司徒掾時,受命舉核貪濁,他偏袒黨人,只舉宦官子弟,卻對黨人子弟視而不見。后來任北海相,作威作福,生殺予奪,盡在其一念之間,更無半分朝廷法度。
最后,他點了一句禰衡。禰衡無官無職,依附孔融,以狂士成名。他與孔融相互稱許,稱孔融為孔子,孔融則稱為他顏回,比擬圣賢,簡直是無恥之尤。這樣的人居然還有臉寫文章批判王莽,簡直是掩耳盜鈴,賊喊抓賊,根本不值得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