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從諫如流。他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更懂得尊重制度。
以他的人生經歷經驗主要是后者不尊重制度是集權的最大隱患。大到天子,小到作坊主,都有一種潛意識:建立制度是為了管人,不是為了管自己,所以一切制度都是可以破壞的,都是可以選擇性執行的。
這么做很爽,但后果也很嚴重。因為大家都知道制度是虛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來請示大權在握的感覺是爽,卻也真的很累所以想做明君的都累死了,剩下的都是昏君,身邊的人上下其手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任人唯親自然也就代替了任人唯賢。
可問題是如果有大臣不用,那花錢養著他豈不是虧了?三公九卿可都是真正的高薪。高薪養廉已經夠荒唐的了,高薪養閑豈不是傻?
孫策不想這么累,也不想養閑人,所以他接受了郭嘉的建議,按照軍謀處之前的方案走。雖然目前這個方案看起來也不是非常靠譜,但他寧愿讓軍謀處再去推演,也不想自己拍拍腦袋決定。
有一點他有把握:不管袁譚有多少長進,也不管田豐、沮授等人有多聰明,在真正的實力面前,他們休想逆襲。趁著這個機會看看九都督夠不夠格,有多少潛力可挖,借著這個機會看看那些不甘心的世家跳出來興風作浪,然后順理成章收拾他們,比打一兩場勝仗更有意思。甚至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敗上一兩陣也是值得的。
將任務交給郭嘉,讓他安排軍謀處繼續推演,孫策離開了會議室。
天氣漸漸熱了,即使開著窗戶通風,會議室里還是有點悶,汗味、墨水味混在一起,再加上個別人的口氣,會議室絕不是一個舒服的地方。
來到露臺上,扶著欄桿,清風拂面,孫策心情頓時大好。
孫翊跟了過來,伏在一旁,下巴擱在手臂上。“大兄,我的親事是不是要緩一緩?”
“你著急了?”孫策摸摸孫翊的腦袋。
“嗯……不是,我想著……如果暫時沒什么事,我想去洛陽看看。”
孫策斜睨了孫翊一眼,知道這個弟弟靜極思動了。也真是難為他,如今南北都在開戰,襄陽作為漩渦中心反而是最安靜的,在可預期的時間內還會繼續安靜下去。孫翊是個好動的性子,他能熬到現在才說也算是有長進。
“洛陽就別去了,魯子敬怕是沒精力來照顧你,去了也是添亂。你去迎親吧,沿著睢水走一趟,實地考察一下。”
“真的?”
“當然是真的。”孫策摟著孫翊的肩膀,輕輕晃了晃。“不過有一個要求。”
“你說。”
“只許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記,不準說,不準做任何干擾當地官員的事。”
“沒問題。”孫翊拍著胸脯,眉開眼笑。
“去準備吧,帶上朱然,找龐德要五十騎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