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反復權衡,最后接受了劉曄、楊阜的建議。中興是他的責任,不能只指望別人出力,他等著撿便宜。事實證明,袁譚等人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輩,靠不住。
考慮到大將軍長史楊修就在長安,興師動眾的調兵肯定瞞不過他的耳目,天子與劉曄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以大閱的名義集結人馬,齊聚長安,同時派使者與賈詡、袁譚等人聯絡,約定出擊的方案。北方冬天時間長,秋收之后,他們有四五個月的時間準備。
為了防止楊修生疑,天子請荀彧親自向楊修解釋。冬季校閱是舊例,只不過光武中興之后就減省了,如今天子尚武,趁著冬閑檢閱人馬也是可以理解了。實際上這幾年一直在做,只是規模不大,僅僅校閱駐扎在長安的南北軍而已,集結三輔甚至涼州諸郡的精銳是第一次。
聽完荀彧的解釋,楊修雙手攏在袖子里,打量了荀彧半天,似笑非笑。荀彧心虛,但他城府很深,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破綻,慢條斯理的剝著橘子,將上面的絲絡撕干凈,掰下一瓣塞進嘴里。
“橘子雖然甜,卻容易上火。那些絲絡才是降火的,扔了可惜。”楊修突然說道。
荀彧瞥了楊修一眼,淡淡地笑道:“放心吧,我不上火。”
“你上不上火,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人上火。”楊修笑了一聲,又道:“而且有人要玩火。”
“誰?”
“你我都知道是誰,何必如此虛偽?”楊修笑容更盛。“告訴你一個消息,你那從子公達立功了,在他的妙計安排下,周公瑾在清浪灘大破五溪蠻,俘虜數萬精壯,五溪之地幾乎被他掃空了。”
荀彧心中一緊,隨即嘆了一口氣。他本來還想勸天子等一等,看來是無望了。這個消息傳到長安,天子更不可能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孫策的攻勢太猛,如果不從其他方向出兵,牽制孫策的兵力,益州支撐不了太久。“作戰將領謊報戰績是常有的事,吳王不要被騙了。”荀彧收攝心神,一邊嚼著橘子一邊淡淡地說道。
楊修哈哈大笑。“荀文若,你不就是想知道詳情么?我偏不告訴你,讓你慢慢猜。劉子揚在漢中安排了大量斥候,總不會在武陵也有那么多吧?說起來,徐元直和公達雖然都做過刺客,才具還是略遜一籌,這情報收集的能力還是不夠。不過也沒關系,他進步很快,吳王也愿意給他機會,再有兩三年,未必不如公達。”
見楊修說得從容,荀彧心里更加不安。他不清楚徐庶的能力,但他清楚荀攸的能力,用一年時間慢慢經營,將五溪蠻吸引到清浪灘,一網打盡,的確很像荀攸的手法。當然,這離不開周瑜的支持,更離不開孫策的支持。如果不是有雄厚的財力、物力,誰敢這么做?
近五萬大軍出征,用一年時間練兵、布局,這得花多少錢啊。沒有關東財賦的支持,沒有這幾年屯田的積累,沒有精兵策略下的精打細算,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天子的擔心很有道理,孫策大勢已成,再不出擊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荀彧沉吟了良久。“德祖,有一句話,我一直想問你。”
“什么話?”
“弘農楊家四世三公,就這么放棄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