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去西域,我們就以出征西域為題。”孫策拿起案上的紙和筆,推到孫朗面前,讓他記題。孫朗不敢怠慢,擺好紙,拿起筆,一本正經的接受考試。孫匡也坐在一旁,準備幫忙。他倆年齡相近,平時就很談得來,孫匡做為兄長,一向對這個弟弟很照顧。
見孫朗這么緊張,孫策沒敢出太難的,先出了一個算術書上都會學,而且和行軍作戰官切相關的運輸題。壯丁一人,鹿車一輛,載二十石之糧,日行四十里,食米六升,問:千里作戰,當以幾伕供一卒?
這道題并不難,孫朗很快就解答出來了。行程千里,需二十五日,來回五十日,共需糧三石,剩十七石,可供一卒食二百八十三又三分之一天,若是同去同回,最多能供五又三分之二卒。
孫策隨即又問:由長安西行,至西域,設為萬里,當以幾伕供一卒?
孫朗頓時有點懵,掰著手指頭想了半天,額頭全是汗。“大……大兄,若以鹿車運糧,自運自食,也不過行一百六十六又三分之二日,行程不過六千六百六百六十六又三分之二里,如何能行萬里?又如何能供士卒食用?除非……除非去了就不回來,就地取食。”
孫策倒是有些意外。孫朗的反應雖然慢,卻不失兵家子的習慣,見糧食運輸困難,本能的就想到取食于敵。不過戰術是戰術,算術是算術,他出這道題的目的就是要讓孫朗知道行軍作戰背后有多少實際問題,并不是讓他解決這個問題.
“就地取食的事先放一邊,既然以鹿車運無法實現目的,我們就換一種運輸方式。”孫策啟發道:“你先想想,我們現在有幾種運輸的方式,然后分別計算一下,以哪種方式運糧最便宜,又能便宜多少。”
“喏。”孫朗雖然應了,底氣卻嚴重不足,這道題可比算學老師教的復雜多了,他沒把握真能算出來。
“這道題當作練習題,你自己算,時間長短不限。什么時候會算了,我這兒還有一道差不多的題,你再算一次,只要你能當場算出來,立刻到我身邊見習。”
孫朗抬起頭,看看孫策,既有些興奮,又有些不安。“大兄,不考別的了?”
“能算出這樣的題,你到我身邊見習才有意義。算不出來,你充其量只能做個斗將,與其來我身邊,不如去義從營跟著虎癡都尉學刀。”
孫朗還在猶豫,孫匡悄悄的扯了扯他的袖子,催他答應。孫策看得清楚,卻不說破,只是看著孫朗。孫朗咬咬牙,用力地點點頭。
“好,我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