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由四**車改裝而來的武剛車鑲有鐵板,上面綁著沉重的鐵矛,既能為士卒提供掩護,又能阻止騎兵沖擊,是對付騎兵沖擊的利器,最早由南陽木學堂研制,后來又由汝南木學堂祭酒張奮改進,加裝了十石強弩,曾在官渡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已經成為各部標準裝備,每曲配備四到八輛不等。
結成這樣一個半圓陣,需要兩百輛武剛車,由兩側同時展開,最快只需要半刻鐘,.即使慢一點,四分之三刻鐘也足夠。看著遠處來回奔馳,越來越密集的斥候,以及遠處直沖云霄的煙塵,滿寵嘴角挑起一抹蔑視的淺笑。董昭兄弟果然是立功心切,第一時間派騎兵來沖陣。這樣更好,步騎分開,正好迎頭痛擊。
車陣完成,滿寵舉起手,輕輕揮了揮。鼓聲一變,刀盾手、長矛手上前,填補兩輛武剛車之間的空隙,推車的士卒則固定好武剛車,展開車壁,轉動車里的十石弩,上弦的上弦,上箭的上箭,普通弓弩手分散在兩側,以展開的車壁為排護,做射擊前的最后一次檢查。
敵騎將至,大戰一觸即發,緊張的氣氛籠罩著所有人,除了屯長、隊長們簡潔有力的命令,幾乎沒有人說話,按照平時訓練的要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因為冀州軍的進攻,他們這個年都沒過好,年前就開始集結訓練,每天都要重復同樣的事,如今每個人閉著眼睛都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緊張雖然緊張,卻不至于慌亂。情緒倒是有的,待會兒一定要好好教訓這些冀州人。好好在冀州待著不好嗎?非要找死。
在冀州騎兵的身影出現在地平線上時,五千豫州兵已經做好了準備,嚴陣以待。見陣勢順勢完成,滿寵心中大定,悄悄的松了一口氣。
得益于完善的郵驛系統,從陸議發出文書到滿寵接到增援的命令,前后只用了五天時間。
得知董昭即將進入陳留,滿寵就做好了準備,將士集結待命,軍械、糧秣裝船待運,接到孫策的命令后立刻出發,溯睢水而上。這時候,董昭的攻城器械還沒打造好,收到消息后,留下兩萬人監視陳留,自率三萬人前來迎戰,在襄邑西的滑亭相遇。
滿寵知道,董昭有兩千騎兵,由他的弟弟董訪指揮。董訪原本是張邈的部屬,駐守酸棗,董昭率部臨河,董訪就據城自守,不再接受張邈的命令。董訪在陳留多年,熟悉陳留的地形,董昭進入陳留郡后,將這兩千騎兵交給董訪指揮,對分割陳留諸縣,制造緊張形勢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滿寵相信,雙方一旦遭遇,發生野戰,董昭很可能會追求速戰速決,先用騎兵進行奔襲,阻擊他結陣。他騎兵不多,作為親衛儀仗的兩百騎無法正面迎戰董訪,只能就地結陣防守。相方相距二三十余里,對騎兵來說,也就是一刻鐘的事情。如果不做充足準備,他的部下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陣型轉換。若是被騎兵沖亂陣型,必敗無疑,所以他事先經過反復演練,尤其是負責武剛車的士卒,優先供應伙食,隔三岔五的還要加餐,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將他們結陣的速度提高了三分之一。
現在,他可以從容的面對董訪率領的騎兵,將他們變成自己功勞簿上濃濃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