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三十年后,江南就能提前成為經濟重心,至少可以與中原分庭抗禮,成為穩定的糧倉,更能成為子弟兵的源泉。有了這些江東子弟兵撐腰,他也就有信心運籌帷幄,指點江山。
任何時候,核心集團都是必須有的,只是要控制好度,不能一家獨大,別寒了其他人的心。沈友、陸議可以獨當一面了,虞翻、賀齊也能撐起會稽的門戶,現在需要培養起幾個丹陽人,祖郎雖然有名,成就卻有限,朱然是一個好苗子,但還不夠,還要再挑幾個備選。
孫策一邊走,一邊在他知道的丹陽人挑選。年前去了一趟丹陽,認識了不少丹陽人,選了一些少年充任侍從,但特別突出還不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丹陽的教育水平和吳郡、會稽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需要一些時間來補課。
當然也沒必要太著急,五到十年應該能基本解決問題。
袁衡靜靜地陪著孫策,一言不發,臉上帶著恬淡的笑容。她清楚孫策的抱負,也清楚孫策肩頭的壓力。他雖然身在建業,卻一直關注著前線的戰事。遠隔千里,不能直接干預,只能坐視著戰局的發展,這中間的煎熬比身臨戰場更考驗人。尤其是隨著陸議、朱然、諸葛亮等人陸續擔任職務,他的布局正一步步的展開,能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能不能處理好新舊之間的關系,都考驗著他的智慧。這一步走穩了,吳國的前途一片光明。這一步走不好,內憂外患很可能同時迸發。
此時此刻,作為王后,她絕不會無端生事,也不能讓任何人生事,增加孫策的負擔。
走了一會兒,孫策停住了腳步,仰頭看向山頂。
山頂的樹蔭之中,有一個院落若隱若現,那里住著徐岳等人。徐岳研究算學入了迷,帶著趙嬰等幾個弟子離群索居,住在紫金山上,等閑人不得靠近,就連孫策本人都很少去打擾。
此時此刻,卻有一個身影沿著唯一的一條山路快步走來。來人頭上沒有戴冠,只用青巾裹發,一身窄袖春衫,一雙木屐,看起來像是春游的士子,只是步履匆匆,目不斜視,全無半分看風景的閑情雅志。
走得近了,袁衡認出這是徐岳的兒子徐數,不免有些奇怪。徐數人如其名,對數字很關注,對仕途以及其他事卻很淡漠,一心跟著其父徐岳研究算學,對數字的興趣最濃,前一段時間還登堂開講,介紹了一些數字之間的奇妙關系和速算方法,吸引了不少人學習算學的興趣。他很少下山,今天怕是為孫策而來。
果然,徐數快步走到孫策面前,躬身施禮,說明來意。徐岳請孫策上山一敘,有重要的事要報告。
見徐數神情凝重,孫策沒有多說,轉身問袁衡有沒有興趣同去。徐數卻有些為難,袁衡看得清楚,主動拒絕了孫策的邀請,自稱愚鈍,聽不懂徐大師的高論,就不去濫竽充數了。孫策笑笑,也沒多說什么,跟著徐數上山。
袁衡停在原處,叫過跟在身后的典韋,讓他將警戒擴展到小院周圍,親自保護孫策的安全。典韋領命,轉身吩咐了幾句,又叫過一個虎士,大步趕上孫策。
安排妥當,袁衡的眉頭才微微蹙起,側頭看了一眼山坡上孫策的背影,若有所思……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