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遠遠地看著談笑風生,略顯做作的劉備,不以為然地歪了歪嘴。這也太明顯了吧,他上次去長安時就與呂布見過面,可沒這么親近。天子說得沒錯,劉備是有備而來。
他在想什么呢?劉曄思索片刻,忽然想起一件事。有消息說,劉備到了平原之后,曾向袁譚請求,讓以前輔佐袁熙的謀士青州人逢紀襄贊軍務,袁譚答應了他。如今劉備來了河內,逢紀很可能也來了。逢紀在河南多年,熟悉這里的形勢,他也許為劉備出了什么主意,可以渡河,卻又不肯主動說出,要等天子問計,這才故作姿態,待價而沽。
只可惜,他們的小心思已經被天子一眼識破。
一想到此,劉曄心情便有些復雜,既歡喜,又有些畏懼。出征數月,天子的進步簡直令人吃驚,就像上次西征一樣,第一次戰斗之后,天子都像又長大了幾歲甚至十幾歲似的,不知不覺之間,天子已經是一個心思機敏,喜怒不形于色的少年英主了,有時連自己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再過幾年,天子將是何等模樣?劉曄不敢想。伴君如伴虎,做雄主身邊的近臣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一連數日,荀衍派出近百名斥候,卻始終無法靠近沙洲,在精通水戰的江東水師面前,這些斥候傷亡慘重,卻連一點可靠的消息都沒打聽到。
情急之下,荀衍向帳下掾吏請計。這時,主簿司馬孚提醒了他一句,能渡河的地方不是小平津一處,小平津的特殊之處不過是諸津中位置偏西的一個而已。天子從軹關而來,從這里渡河最近,如今徐盛在沙洲上建城,從小平津渡河已經不太現實,何不向東,從孟津或者五社津渡河?如果還是不行,索性移兵魏郡,由黎陽渡河,直趨白馬,進入陳留。那里離豫州更近。董昭進軍失利,一時無法前進,如果得到騎兵的增援,就能再次發起攻擊。
從小平津到黎陽有四五百里,可是對騎兵來說,也就是兩三天的路程。
荀衍深以為然,不過他不想將功勞輕易的交給劉備。他擬了一個計劃,派劉備帶領騎兵沿河東進,做出要在孟津或者五社津渡河的模樣,迫使徐盛率領的水師跟進,他自己則準備船只、木筏,一旦徐盛的水師主力離開沙洲,他就強渡黃河。
江東水師擅長水戰,但他們也有無法克服的劣勢,速度慢,尤其是逆水而上時。等徐盛發現中計,從孟津趕回來至少要一天時間,從五社津趕回來則需要兩天以上。有兩天時間,他就能攻占沙洲上的小城。
畢竟是倉促之間建成的小城,又在沙洲上,只要有足夠的兵力,應該不難攻克。
司馬孚等人也覺得此計可行。劉備趕來這么久了,也沒發揮什么作用,反倒是不停的要錢要糧,著實讓人討厭。如今天子率領步騎趕到,他們也不缺騎兵,劉備留在這里也沒什么用,不如讓他去增援董昭,或許還能發揮點作用。
計議已定,荀衍隨即求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