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正是秋收的時候,通常很少會出兵,但中軍是脫產的精兵,隨時可以出征,并不影響秋收,而豫州今年又沒有春耕,秋收的任務極輕,沿途的徭役征發也沒帶來什么大的影響,反倒是中軍奔赴戰場讓豫州軍民士氣大振,熱火朝天的準備反攻,一心要進入兗州,報一箭之仇。
朱桓溯江而上,轉入濡須水,經巢湖,入施水,轉肥水,再入淮水,一路舟行,于八月中到達譙縣,棄舟登岸,陸行百余里,到達睢陽。
陸議、滿寵、閻行等人早就收到命令,紛紛趕來和朱桓見面,浚儀督呂范也親自趕來。天子離開河內,河南的戰事告一段落,陸議轉任朱桓的副將,呂范也回到了浚儀。這次反攻兗州,他是西路軍的大將,受朱桓節制,但獨立指揮,不需要事事向朱桓匯報。
該到的幾乎都到了,除了任城督紀靈因路途遙遠,又有防守任務,沒有親自趕來,只派來了副將臧霸。臧霸拒絕了太史慈去遼東的邀請,被孫策委任為魯相,這次袁譚重新入主兗州,泰山世家也有響應,臧霸率兵征討,立了功,孫策提升他為紀靈的副將,成為九督的備選。臧霸對此很滿意,請戰的積極性很高。
召開會議之前,朱桓先與陸議進行了商議,除了傳達孫策的命令,又轉達了顧雍的建議。這是江東世家更準備的說是吳縣世家的大好機會,只能勝,不能敗,一定要打好,爭取進攻河北時,他們還能擔任主攻任務。
陸議已經收到消息,心領神會。
得到了陸議的支持,朱桓隨即召開戰前會議。作戰方案已經提前傳達給個人,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務,這次來開會,就是討論一些細節,確定正式的作戰計劃。
大家的熱情都很高,方案很快敲定,三路大軍同時進發,立刻向兗州發起進攻。兗州正在搶收,這時候進入兗州,可以打斷兗州的秋收,因食于敵,減少己方的消耗。
朱桓將前鋒的任務交給了行征北將軍滿寵,由他率領精選出的一萬豫州兵進入兗州,包圍定陶。定陶是濟北郡治,也是充州中部的樞鈕,攻克定陶就是在兗州腹心打下了一根釘子。定陶的守將是李進,此人是兗州死硬派,當年就和孫策交戰,朱桓更是和他直接對陣,殺死了李乾父子。這次重逢,他們不僅要分勝負,更要決生死,殺掉李進,以儆效尤。
左翼的任務交給浚儀督呂范。呂范率領浚儀戰區的駐軍和陳留郡的郡兵,向東進兵,依次奪取濟陽、冤句等縣,然后向北收取離狐、濮陽,與水師會合,切斷兗州與冀州的聯絡。
右翼的任務交給任城督紀靈。他們將先取昌邑,牽制董昭的兵力,迫使董昭不能增援李進。
定陶是大城,防守嚴密,不易攻守,為此,朱桓將調汝南木學堂祭酒張奮助戰,張奮用戰船運送巨型拋石機和弩車,先到浚儀與呂范會師,然后轉入濟水,順濟水東進,先助呂范奪取濟陽、冤句,再趕到定陶參戰,拿下定陶后,再視情況而定,或趕去昌邑,或進入大野澤,對兗州北部展開攻勢。
呂范對此非常滿意。雖然對朱桓出任主將有些不滿,但朱桓這個方案對他很關照,有巨型拋石機和弩車助陣,他這一路的進攻將勢如破竹,還沒開戰,首功已經落入他的囊中。這一戰打得好,他將來也有機會增兵,升任指揮數萬人的大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