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就是想給劉備找點麻煩。”
“那倒有個辦法,就是不知道你二兄敢不敢干。”
甄宓又興奮起來。“什么辦法?快說,快說,大王,你別賣關子了,快點說嘛。”
孫策無聲的笑了。劉備,你可別怨我,是你自己造的孽。中山靖王之后?嘿嘿,中山靖王要被你害慘了。他若是在天有靈,一定不會認你這個冒牌子孫的。
第二天,孫策就接見了甄堯一行。甄宓年近三十,五官端正,相貌出眾,言談舉止都很得體,見到孫策時跪拜進退,一絲不茍,看得出事先認真演練過。其他人也有些緊張,連看孫策都不敢看。甄宓已經亡故的長兄甄豫的兒子甄像正當弱冠,一表人才。
甄家的基因也很強大,幾個人站在一起,讓人眼前一亮。
孫策問了些甄家的近況,又問了些旅途上的見聞,然后問起各人的才能,讀過什么書,做過什么事。甄儼挑這些人出逃是花了心思的,幾乎都是家族里年輕才俊,讀過書,做過事,有的擅長做生意,有的經常出遠門,有的武藝不錯,統領過家中的部曲,有一定的帶兵經驗。
孫策很滿意。他留下甄像在身邊做侍從,其他人則按照各人的能力和興趣去不同的部門應聘。既然有真才實學,就走正規的渠道,免得落人話柄,對將來升遷反而不利。甄像是甄逸嫡孫,也是下一任的甄家家主,甄儼將他送到建業來,象征意義很重,自然要優待一些。
甄家來到建業,雖然帶了一些隨身細軟,畢竟有限。孫策答應了甄宓的請求,讓她帶著幾個有出海經驗的人去船官挑選大船,準備出海捕魚。在任何時代,商人的冒險精神都是最強的,只要有利可圖,他們無所畏懼。遠海捕魚在渤海已經得到證實,風險可控,黃海、東海只是反應慢了一步,還沒有鋪開,甄家想抓住這個機會,既能解決孫策的實際問題,又能積累財富,公私兩便,孫策自然不會拒絕。
甄堯畢竟年長些,為人處事的經驗比甄宓豐富。他和甄宓商量后,拿出了帶來的細軟,又通向甄宓向袁權等人借貸了一些,籌集了近千金,向船官租借了十條海船,又高薪招募了一些水手、漁夫,又與張纮簽訂了相關的收購條件,這才出海捕魚。為了保鮮,他還訂購了大量的冰塊,這是在來的路上就準備好的,已經和相關的海商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
孫策沒有直接過問,但他對甄堯所有的操作都一清二楚。術業有專攻,甄堯雖然看起來像個讀書人,真正擅長的還是商業運作,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他已經將出海捕魚的門檻提得很高,等他滿載而歸,其他人發現利潤豐厚,想要效仿時,就會發現沒有足夠的投入,根本無法和他競爭。
所以有時候引進一些外來的競爭者,制造一些鯰魚效應還是有必要的。水師在渤海捕魚,進行水產加工,充當遼東戰區的物資補給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荊襄系、吳會系,甚至包括東海系的商人這么久都沒想到遠海捕魚,他們賺得太容易,思想上有些懶惰了,對近在眼前的商機都沒有留心。
八月初,無當營校尉朱桓遷蕩寇將軍,率領無當、解煩等五營,共一萬中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