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大笑。“那好,我就等著了,看看是什么樣的大禮。今天請你來,也和海商會有關。你也知道的,最近工商發展太快,貨幣不足,已經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鑄合金幣也只是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若想治本,還是要增加黃金和銅的供應。”
蔡瑁頓時兩眼放光。“要出海找黃金?”
孫策點點頭。“有興趣嗎?”
“當然有。”蔡瑁嘴都合不攏了。“去哪兒找?”
“就目前收集到的信息,還沒有確切的消息,只能說有兩個方向:一是做生意,交州有不少夷商是使用黃金支付的,和他們做生意,可以換取黃金,并漸次了解海外的黃金產業。夷商最喜歡的貨物是絲綢和陶瓷,眼下豫章已經在研制新瓷,將來會成為非常重要的生意。這個辦法比較穩妥,只是比較慢;還有一個方向就是尋找金礦。陳矯有報告說,他在侯官領船時曾到夷市采風,看到有夷人用的金塊,與我中原不同,只是那些夷人用的金塊也是換來的,只知道在海中大洲,不知道具體位置。”
“侯官?”蔡瑁沉吟道:“這消息我也聽說過,只是沒有證據。聽說海外有大洲,是越人后裔之國,只是相距太遠,來回要一年,一旦遇到大風浪,船翻人亡。”
“沒錯,但那些夷人用的是小船都能往來,我們有大船,把握要大得多。陳矯已經留了人收集情況,很快就會有進一步的報告到,如果可行,趁著北風可用,年后就起程。趁風而行,帶足一年的糧食和水,以一個月為限,如果能找到,就地立營,打探情況。如果沒找到,也立刻返航,記下航線即可。”
孫策和蔡瑁商量出海的事。對臺灣島以及南側的菲律賓郡島的存在,他是有把握的,只是大海之中航行不比陸地,如果不湊巧,偏了航向,擦肩而過也是有可能的。好在現在有大海船,足以裝載船上人員一年的給養,再多路出發,相信總有一路能找到目標。
剩下的就是如何找到金礦了。在他印象中,臺灣島應該是有金礦的,菲律賓也有。就算找不到礦,那些島上也可以種稻,建立幾個自給自足的據點應該不成問題。風險肯定有,卻比哥倫布帶著三艘船一頭沖進大西洋要有把握得多。
蔡瑁很感興趣。既然夷人能劃著簡陋的木船來到侯官,他有大海船,還擔心到不了那個什么大洲?既然夷人能活下去,他為什么不能活下去,大不了殺了那些夷人,奪他們的土地就是了。萬一找到金礦,那就發了,還做什么生意啊。
當然,有利可圖,不代表就不能和孫策談談條件,畢竟這也是去冒險,是有可能送命的。
“大王,出海危險,除了海船之外,有沒有其他的保障?”
孫策眨眨眼睛,早有心理準備。“我想把水師督甘寧調過來,隨行保護你們。”
“不……不用。”蔡瑁嚇得手一抖,手里的杯子差點摔地上。甘寧那個殺坯隨行保護?萬一找不到夷人,他又殺性大作,殺了我們怎么辦?“大戰之際,甘興霸正當大用,對付幾個夷人太可惜了。臣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多帶一些部曲?”
“這個你們自己考慮,我倒是沒什么意見,只是擔心人太多,給養不足。”
“那要是找到了夷洲,這收成怎么分配?除了利潤,還有沒有其他的獎勵?畢竟那么大一個洲,說不定比冀州還要大一些,也算是開疆拓土……”
蔡瑁一邊說,一邊看著孫策,神情很恭敬,眼神卻有些貪婪,而且很堅定。孫策無聲地笑了起來,端起一杯茶,一邊打量蔡瑁,一邊喝茶。茶是會稽腹地的茶,滋味很厚,有點后世武夷山一帶紅茶的感覺。只是加了蜂蜜,味道有些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