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沉吟道:“少年氣盛,想立大功,未嘗不可能。亦或孫策已經到了附近,他們主動邀戰,為孫策創造機會。總而言之,此子不可小覷,陛下當慎戰。”
天子轉頭向南看去,一句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如果孫策到了附近,怕是荀彧也來了。他如果知道我率部入兗州,不知會作如何想。噫,終究還是要讓令君失望么?陸議雖然無禮,說的卻是實情啊。
說話間,呂布與呂小環并肩而來,厲聲喝問馬超。馬超也沒什么好氣,讓呂布直接去問陸議,但有一句虛言,唯我是問。見馬超如此,呂布已經信了,不去城下問,直接向天子請戰。
天子、劉曄也有心一戰,但他們心里有數,雙方兵力相當,如果是攻城,按照朱桓所畫的示意圖,他們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要想取勝,唯有朱桓、陸議出城,陣而后戰,己方憑借騎兵優勢,或許可以一戰。
天子派人請來董昭,商議戰法。董昭看了戰書,贊同劉曄的看法。朱桓主動求戰,雖有立功心切的成分,卻也不排除孫策已經到了附近的可能。孫策的中軍最為精銳,孫策本人勇悍,最擅長把握機會,如果他們與朱桓、陸議纏斗時被孫策突襲,后果不堪設想。
當務之急,是要查明孫策的位置,然后再決定怎么打。
董昭還提醒天子。孫策的中軍雖強,但他的騎兵數量有限,大半已在城中,身邊的騎兵最多千人,而且沒什么名將。閻行、陳到、文丑等人都在定陶。與其與朱桓對陣,不如以騎兵奔襲孫策本人,勝算更大。當然,這么做的前提是孫策落了單,如果他住在城里,或者有中軍步卒同行,奔襲毫無意義。
天子很失望。孫策怎么可能拋下步卒,以騎兵輕行?這根本不可能嘛。
劉曄趴在地圖上看了好久,搖搖頭。他對天子說,機會還是有的。從建業到定陶最常見的辦法是走水路。夏季一般走合肥,冬季因為水淺,施水、肥水會斷流,孫策有可能會走中瀆。中瀆水南高北低,順水而行,很方便,而且中瀆不久前剛剛疏浚過,孫策沒有理由不走。
至少步卒走中瀆水路的可能性非常大。
現在的問題是孫策是和步卒同行,還是與騎兵單獨行動。如果是單獨行動,他又會走哪條路。騎兵速度雖快,但作戰范圍不能超過兩百里。超過兩百里,一是行蹤難以隱匿,目標難以捕捉,二是行軍距離太遠,馬力不足,會影響戰力,無法取得想要的戰果,反倒有可能自食惡果。
至于說孫策到了平輿,在得到進一步的消息之前,劉曄基本不予采信。孫策如果要救援定陶,應該來睢陽,繞道去平輿干什么?除非他不想參戰,只想觀望。
天子突然說道:“馬卿,初平五年的任城之戰,初平六年的官渡之戰,你都參與了吧?”
馬超一愣,窘迫地點了點頭。
“那你對這附近的地形熟不熟?”
馬超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很熟!如果陛下要奇襲,臣愿為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