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們進入牂柯的路線。他在且蘭登岸,然后陸地行軍,一路南行,直到滇池。楚頃襄王當時為報父仇,正與秦交戰,派莊蹻入滇,不僅是為增強楚國實力,更是為從側翼進攻巴蜀。只可惜,等他拿下滇池的時候,楚國已經被秦軍擊敗,郢都被毀,只得遷都于陳。莊蹻后退被截斷,只能在滇自立為王。”
“原來是這樣。”魏延若有所思,卻一時說不清楚。
“第二件事,公孫述割據巴蜀時,牂柯大族擁兵據郡,阻止公孫述染指南中,當時作戰的地點就在鄨縣一帶,前沿陣地可能在婁山,也就是現在的婁關附近。”
魏延眼睛一亮。“都督,我明白了。如果我們向南行,為了守住后路,就不得不多留兵馬。如此,則南下的兵力不足,未必有足夠的兵力征服南中。因此,不如北上,先擊退曹操,奪取婁關,扼住曹操南下的路,才能進退裕如。”
“已知其一。”周瑜笑笑,表示滿意,但魏延卻聽出了不滿意。很顯然,周瑜更希望聽到其二,而他卻沒有說出來。他慚愧地笑了兩聲。“我再想想,我再想想。”說著,背著手,來回踱起步來,姿勢竟有幾分神似周瑜。
周瑜沒有打擾他。從魏延的身上,他看出了講武堂畢業生的不足,要彌補這一點,必須有所措施。魏延已經成年,不可能再回學堂再讀書,只能督促他們平時多讀些書,也許應該請荀攸列個書單,加以輔導。只是荀攸為人謹慎,未必愿意接受這個很容易引人猜忌的任務,而賀齊、祖郎則未必有這個心。他們自己還打過癮呢,豈能培養出更多的競爭對手?
講武堂畢業生遍布軍中,已經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少非講武堂畢業生的將領都有些擔心。尤其是周瑜軍中,這些人大多畢業于南陽講武堂,是尹端的弟子,屬荊州一系。
周瑜正想著,有人從竹林中快步走來,周瑜轉身看了一眼,見是鄧方,不禁皺了皺眉。鄧方是賀齊的司馬,隨賀齊駐扎在鄨縣,他怎么突然來了,而且看起來神色如此惶急。
鄧方快步走到周瑜面前,躬身向周瑜行禮。他是周瑜駐南郡時提拔的將領,對周瑜一向恭敬有加。
“孔山,你怎么突然來了?”
鄧方看看四周,見只有魏延一人,知道他是周瑜信任的侍從,也沒客氣,開門見山的說道:“都督,鄨縣出事了。”
“別急,慢慢說。”周瑜擺擺手,示意鄧方稍安勿躁。
鄧方定了定神,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新年期間,有不少本地人從成都返鄉,帶來了一些消息,賀齊擔心會有細作混雜其中,散布謠言,加強了管制,并多次宴請當地的大族宴會,借機向他們宣傳新政,以免被別有用心的人蠱惑。可是千防萬防,還是沒防住,有人拿出一些文章,說吳王和王莽一樣,都是篡國權臣,又說周瑜等人率部入牂柯,就是奉有吳王密令,要對忠于漢室者進行殺戮,而且他們在荊州就是這么干的,武陵大族、五溪蠻的頭領被他們殺得精光,血流成河。
一時間,鄨縣人心惶惶。
賀苗聽到風聲后,召集諸家議事,想當面解釋,沒想到卻引發了更大的混亂,那些人說賀苗要誘殺他們,便集結部曲,包圍了賀苗的大營,還派人去婁關,與夏侯惇、張任聯絡。賀苗一看形勢不對,立刻派鄧方率領一部分精銳突圍,趕來向周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