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郡吏費詩,見過大王。”
“公舉,說說你有鄨縣的見聞吧,孤很是好奇。不用急,到婁關還有一段距離,你慢慢講。”
“喏。”費詩早有準備,不緊不慢地說了起來。他隨夏侯惇趕到婁關后,得知夏侯惇有意聯絡鄨縣大族,就主動請纓,到鄨縣聯絡王傅諸家,本以為能給周瑜、賀齊制造一點麻煩,沒想到賀齊快刀斬亂麻,用了半個多月布局,一戰全殲傅寵等人,戰事進展太快,讓他根本來不及反應。
離開鄨縣之后,趕回婁關的路上,他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如何才能擊敗賀齊,擊敗周瑜?他想來想去,也找不到什么有把握的辦法。但他有一點很清楚,如果不施以援手,坐視鄨縣大族被賀齊制服,賀齊就能心無旁騖的進攻婁關,有了本地漢蠻百姓的協助,即使婁關險要也難保萬全。
曹操靜靜的聽著,不時的問一句。費詩沒有親歷戰場,有很多分析、猜測之語,但這些分析、猜測都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的,并非信口胡說。這讓他相信了費詩所言的同時,也對費詩思維的敏捷和嚴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的口才。
不過,他更意外的是費詩的建議。費詩是夏侯惇推薦的,但費詩的建議卻與夏侯惇相反。
“公舉,你建議進兵鄨縣,聲援鄨縣大族?”
“是的。”
“那可與你的郡將相左啊。”曹操看向夏侯惇,似笑非笑。“你們這是考校孤嗎?”
夏侯惇也笑了。“大王,我雖不贊同公舉的意見,但不妨作為一種選擇,唯大王所取。”
曹操點點頭。“也好,公舉,你說說你的理由。”
費詩再拜,停頓了片刻,將自己的理由說了一遍。“大王,南中多山,險要處處皆是,據險而守,縱有十萬大軍也無能為。只是傅寵三人輕敵,一戰皆歿,人心惶惶,如無強援,恐難堅守。此其一也。賀齊善于取悅百姓,一旦全取鄨縣,從漢蠻百姓中挑選精銳,來攻婁關,則鄨縣之人力、物力,皆為賀齊所有,婁關難守。此其二也。縱使夏侯府君和張將軍善戰,婁山險固,賀齊不來攻,舉兵南下益州,安南將軍難當其鋒,揮兵西進,則越嶲必為所破,五尺道一斷,南中非大王所有。江東興工商,金銅奇缺,而南中多產金銅,一旦為周瑜所得,于大王不利。此其三也。有此三者,則大王不能不救鄨縣。”
曹操點頭不語,辛評忍不住問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江東缺金銅?有家人在江東經商?”
費詩看了辛評一眼,躬身施禮。“董卓亂政之前,天下便有錢荒,如今孫策重工商,利行天下,錢荒自然更加嚴重。此乃常理,何必問于商賈?”
辛評被頂了一句,臉色有些不悅,正準備說話,曹操不動聲色的擺擺手,聲音雖然不大,但意志卻有堅決。“公舉所言有理,鄨縣不得不戰。仲治,公舉去過鄨縣,熟悉地形,就讓他在軍師處做個參軍吧。”
辛評雖然不喜費詩為人,卻不敢違逆曹操,只能點頭答應。曹操又看看費詩。“犍為多才俊,你可有熟識的,不妨一起請來。”
“有倒是有一個,不過此人不好學問,行事有些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