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榮連夜回城。
審英兄弟負責鄴城南門,審榮來去自由,沒有遇到任何麻煩。
看到審榮這么快就回來了,審英知道肯定出了事,連忙詢問審英出城的經過。審榮也不隱瞞,將他與逢紀見面的經過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審家遠在陰安,他們鞭長莫及,逢紀想什么時候滅審家就什么時候滅,如果不配合逢紀,審家能活下來的就城里這些人,祖宅和那里的幾百口族人都難逃一死,產業就更不用說了,能搶走的搶走,不能搶走的燒光。鄴城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審家老宅還有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審英兄弟的老母、季弟。
況且審配死于官渡之戰,被孫策俘虜,受辱而死,算是有殺父之仇。就算跟著袁譚投降了孫策,審家也不會有什么好的前程。與其如此,不如賭一把,先解決了眼前的難關再說。
審榮還說,袁譚是豫州人,如今汝潁系的將領先后戰死,就連他提拔起來高覽不久前都戰死了,守鄴城的大多是冀州人,逢紀肯定不會只聯系他們兄弟。審家不和逢紀配合,別人也會和逢紀配合,鄴城肯定守不住。
審英、審俊很糾結。他們當然不能看著老母、幼弟死于逢紀之手,但他們也對劉備沒什么信心。袁譚都不是孫策的對手,劉備就能行?況且支持劉備的主力除了幽州人就是冀北人,冀北、冀南的矛盾由來已久,審家作為冀南世家的代表,能和冀北人相處愉快嗎?倒不如直接投降孫策,就算暫時沒有機會,憑審家的實力,遲早還會恢復元氣。
蔣干說了嘛,只要能配合新政,五年之后,產業如果不增反減,缺額由他們補足。雖說這話不可全信,畢竟可以說明孫策是有誠意的。
逢紀是有謀略,但沮授、田豐是蠢人嗎?如此關鍵的時期,他們豈能沒有防備,說不定審榮的行蹤早就被他們掌握了。袁譚身邊的三千親衛就由沮鵠指揮,就算他們獻城成功,袁譚還可以退守內城,以三千親衛固守,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審氏兄弟意見不同,一時拿不定主意,最后決定不要輕舉妄動,先看看形勢再說。如果到時候逢紀真的聯絡了其他人,有可能奪城成功,他們再響應也不遲。
郭圖慢慢地進了門,抬起眼皮,瞥了袁譚一眼,額頭上露出幾道深深的皺紋。
袁譚忽然心中一酸。郭圖老了,幾年時間,他就由像老了十幾歲似的,連走路都慢了很多。說起來,這都是他辜負了郭圖,從不肯殺田豐開始,郭圖就漸漸淡出了他的視野。他封魏王時,郭圖也沒能為相,只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輔魏將軍,這還是看在他手中掌握了不少情報人員的份上。曾幾何時,郭圖曾是他最親近、最信任的幾個長輩之一。他被俘之后還能繼承袁紹的事業,郭圖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袁譚起身,伸手撫著郭圖。“郭公,出了什么事?”
“沒有事,我就不能來見大王?”郭圖笑道。雖然對現在的境遇心懷不滿,但他也知道袁譚身不由己,都是那些冀州人從中作梗,袁譚本人對他還是尊重的,見面都稱他郭公,也不準任何人對他失禮。
“郭公,你看,我這不是擔心累著郭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