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靖其實也想到了這一點。刺史不好做,尤其是冀州的刺史不好做,孫策讓他做冀州刺史有拿他當刀使的嫌疑,即使如此,他還是很感激。孫策愿意拿他當刀,至少說明在孫策眼里,他還有可用之處。他如果能勝任,以后的前途就不用愁了。萬一孫策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一個再降之臣,他還能指望什么?公孫續對他降劉備的事耿耿于懷,如果沒有官職在身,就算他想做個普通百姓也沒那么容易。
“愿為大王效勞。”
“那太好了。”孫策又道:“還有一件事想請教元安。”
關靖笑了。“大王是說劉修嗎?”
孫策點點頭。關靖也是個聰明人,不難猜到。他留著劉修,也是想給關靖一個表現的機會,否則任命他為冀州刺史很難服眾。關靖也清楚,主動請纓,去漁陽勸降劉修。
孫策很滿意,舉起茶杯,向關靖致意。“祝元安馬到成功。”
樓船起程,順水而下,兩日后到達易縣。
甘寧趕來拜見,隨行的還有新降的渤海太守臧洪和主簿韓宣。他和步騭率部趕到渤海后,先擊破了城外的崔鈞,斬首三千,俘虜過萬,崔鈞出逃,因為隨身帶著財物多,被潰兵所殺。當堆積如山的戰利品堆下城下的時候,臧洪就知道了孫策的態度,沒有多猶豫,決定舉城投降,以免無辜殺傷。
韓宣就是那個給他出主意的人。
韓宣放棄抵抗,是因為步騭的親筆書信。在那封給臧洪的書信中,步騭著重提了兩件事:一是臧洪的父親臧旻對孫堅有恩,是他最初舉薦孫堅入仕;二是黨人的魁首都與孫策相處不錯,張儉、何颙雖然沒有入仕,卻和孫策保持聯絡,荀彧等人為孫策效力,甚至連李膺的孫子也在吳國任職。
看完步騭的信,韓宣就改變了態度,力勸臧洪拒絕崔鈞的聯盟,并坐視崔鈞被擊敗。
孫策和臧洪沒多說什么。他對臧洪很了解,一是臧洪在歷史上有傳,二是張超對他評價很高,多次寫信給他,希望他能重用臧洪,三是臧洪是廣陵射陽人,如今軍師處淮泗系不少,了解起來很方便。他倒是對韓宣很好奇,多問了幾句。
韓宣字景然,渤海南皮人,正當而立之年。他身材矮小,只有六尺左右,面對孫策,他卻一點也不緊張,侃侃而談,并且很自信的說,孫策這次勝得僥幸,如果不是劉備心虛,望風而逃,再堅持一兩個月,勝負難料。原因很簡單,夏天已經過去,秋冬將至,除了滹沱河、漳水,其他河流都不適合江東水師航行,輜重運輸將成為孫策的麻煩。另外,從最近收到的消息來看,遼東可能有變,太史慈揮兵西進的可能性不大,孫策缺少足夠的騎兵,奪取幽州西部諸郡并非易事。
孫策大感意外,轉身對郭嘉說道:“軍師處又多一個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