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伸出手,在地圖上圈畫了一圈。“如今之局面,仿佛當年秦與六國。只不過六國已一,秦卻三分。若不能整個關中與益州,待大王守喪完畢,再次出兵,不論關中還是益州,都是守不住的。這是最后的機會,曹操不可能不奮力一搏。他是個刺客,很擅長冒險的。”
周瑜瞥了荀攸一眼,笑了起來。“公達也曾做過刺客,當所料不差。”
荀攸也笑了。“論做刺客的本事,我不如他。我至少要有七八分把握才敢動手,他卻只要有五六分把握就行,必要的時候,哪怕只有一分機會,他也會力以赴。都督,你要小心這種賭性重的對手,他們常常是最大的意外。當年洛陽事變,袁紹因為低估了董卓,以致局勢崩壞,一敗涂地。”
周瑜點點頭,深有同感。他和曹操對陣這么久,知道曹操不弱。如果不是他所領的皆是精銳,又有諸葛亮在荊南為他籌措糧草,源源不斷地供應物資,他早就被曹操擠出去了。
荀攸突然說道:“都督,你是不是曾在驃騎將軍帳下聽令?”
“打襄陽時,我曾在他帳下聽令。”
荀攸轉過身,目光炯炯。“你有好久沒和大王見面了,雖說大王信任,你也應該當面述職,免得引人非議。且驃騎將軍去世,于禮你亦當與喪,不如趁這個機會去一趟江東。”
周瑜沉吟不語。若是在他趕赴江東會喪期間,曹操來攻,賀齊能不能擋住,他也沒把握。孫堅戰死本來就是曹操等人處心積慮的結果,誰敢保證曹操撤退就不是虛晃一招。剛剛荀攸也說了,曹操擅長行險,見形勢膠著,想出奇兵也是很正常的事。
“這里交給誰呢?”
“分南北兩路,賀公苗和祖元大(祖郎)各負責一路。若曹操意在關中,這里不會有大的戰事。大勢一定,圖窮匕見,真正的惡戰才會開始。若曹操去而復返,我軍亦能堅守,不至于潰敗。”
見周瑜猜疑,荀攸又笑道:“都督,賀齊善戰,祖郎驍勇,皆非庸才,只是有時候百戰百勝并非好事,適當的受些挫折還是有必要的。將來西征天竺,他們總要各鎮一方的,借著這個機會歷練一下也不是壞事。主動求戰,反而不會疏忽大意,若能吸引曹操,延滯他北上,也是好的。”
周瑜恍然。出征以來,接連大勝,將士們都有些驕氣,不夠沉著。攻婁關不成,全軍上下都有些心浮氣躁,賀齊誘敵不成和求勝心切也有關系,從賀齊本人到普通士卒都是如此。借這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做主,就算遇到點麻煩也不是壞事。
“就依公達。”
周瑜隨即傳書賀齊、祖郎,告知他將回江東的事,并分配了戰區,故且蘭以南由祖郎負責,故且蘭以北由賀齊負責,故且蘭則由荀攸率領中軍留守。
周瑜沒有做戰或守的硬性要求,連提都沒提,賀齊、祖郎收到消息,自然明白了其中的用意。這是大舉反擊前的平靜,也是周瑜對他們的考驗。事實證明,在這片大山里作戰要比豫章、丹陽更難,將來西征,難度會更大,誰能擔任起重任,就看這次誰能取得更大的戰果。中軍只負責固守故且蘭這個入益要津,其他的地域都是他們的戰場,荀攸不會輕易干預。
要不要打,怎么打,全由他們自己作主。
賀齊、祖郎的心思一下子活泛起來,摩拳擦掌,開始做出擊的準備。
賀齊麾下的斥候很快就重新出現在婁關附近,范圍甚至擴展到了安樂水(赤水河)的上游。夏侯惇收到消息,不敢怠慢。他不擔心賀齊順安樂水而下,進攻婁關,但他要防著賀齊溯安樂水而上,翻過汾關山,進入符黑水流域。雖說這不太符合用兵之法,可是賀齊久攻婁關不下,想出奇制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隨著雙方斥候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夏侯惇感受到了壓力,立刻派人送信給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