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清楚盛憲的心思,但他沒有嫌棄,反倒有些惋惜。
毋庸置疑,盛憲有才,這一點從他整理的《論衡》可以看得出來雖說有不少瑕疵,但那些更多的是派系之爭,不是他本人學力不夠。他也有氣節,不是天生就喜歡這種逢迎之事,否則也不會等到現在。但他反應太慢,固步自封,這么久了,都沒意識到他的用意,還大費周章地來獻祥瑞。
陸康就不會這么做。
從另一個角度說,虞翻對鄉黨的照顧不夠,會稽人有點著急了,只能赤膊上陣。
孫策把玩著玉器,似笑非笑。
盛憲、賀輔心中不安,又不敢問,只能耐著性子,陪著笑,等孫策說話。孫策的反應不如預期,是反應慢,沒意識到祥瑞背后的意義,還是有另外的原因,他們并不清楚。
他們和孫策的接觸有限,對孫策的了解也不多。
孫策沉吟良久,抬起頭,見盛憲、賀輔干坐著,神情惶惶,額頭全是汗,一拍額頭。“失禮,失禮,孤一時疏忽,還請二位見諒。”隨即叫來步練師,讓她上茶點果品。步練師早就準備好了,很快布置妥當。東西很簡單,一壺茶,兩件點心,兩件干果。孫策熱情地招呼道:“二位星夜前來,怕是還沒用餐,孤讓人準備,你們先稍微用點。”又命步練師去為二人準備些吃食。
盛賀二人這才松了一口氣,露出笑容,捧起茶呷了一口,點心、干果卻沒動。雖然他們餓得前心貼后背,可是在孫策面前吃東西不雅,他們寧愿餓著也不丟這個人,反正孫策已經安排人準備飯,再忍一會兒就是了。
孫策放下玉器,十指交叉,置于腹前。“盛君學問,孤是很佩服的,《論衡》已成名著,風靡天下,盛君是有功之人,也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只可惜孤軍務繁忙,最近難得有機會來會稽,當面請教的機會不多,實在是憾事。”
盛憲心中歡喜,連忙謙虛了幾句。“大王謬贊,愧不敢當。《論衡》風靡,一是王仲任的見識卓然,二是大王慧眼識珠,三是會稽諸賢用心,憲只不過適逢其會而已,不敢居功。”
“盛君虛懷若谷,令人敬佩。不過孤忝為江東之主,不能見賢而不思齊。孤最近有個想法,想建一翰林院,聚天下精通文章翰墨之賢才于一處,做些能傳之后世的大事,不知盛君可愿屈就。”
“翰林院?”盛憲品味了一番,立刻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從翰林二個字就能知道這大概是個什么樣的職務,再加上孫策的介紹,這個翰林院必然是頂級學者的聚集之處,能夠躋身其中便是莫大的榮耀。身為會稽郡學祭酒,他如果不能名列其中,那才是丟臉的事。
“大王錯愛,令臣誠惶誠恐,只擔心學識淺薄,辜負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