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案確定,虞翻隨即提交了登基大典的籌備方案。有蔡邕在,禮儀方面不成問題,相關物資準備也不難,如果從現在開始正式籌備,最多三月底就能準備妥當。
可是有一件事,虞翻沒辦法解決。玉璽,尤其是傳國璽。
玉器制作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行當,基本上除了宮里,根本不會有玉器工匠的生存空間,尤其是那些技藝高超的匠人。這些年朝局動蕩,宮里的匠人流落四方的不少,但倉促之間卻很難找到,而且就算找到了,也未必能找到合適的原料來制作玉璽。
至于傳國璽,就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找人去長安朝廷索要。可即使長安朝廷愿意交出傳國璽,也不會是無償的,不知道會提出什么樣的苛刻條件。
聰明如虞翻,對此也束手無策。
聽到傳國璽,孫策忽然想起一件事,史書上說,孫堅討董時,曾在洛陽得到傳國璽,后來被袁術得到消息,抓了吳夫人,強行搶走了玉璽。這件事最初的史料源自吳國自撰國史,即韋昭所著的《吳書》,應該是可靠的。但他從來沒有聽孫堅說過此事。以孫堅臨死之前還要以漢臣身份下葬的秉性來說,似乎也不太可能孫堅沒有這么好的演技,明明藏了傳國璽,卻非要做舊朝的忠臣,這得多虛偽。
那《吳書》的記載又從何而來?
孫策一時出神,很想做一番考證,奈何他對史書的記憶遠遠達不到過目不忘的程度,十多年沒有重讀,大部分情節都模糊了,更別提這種角落里的記載,一時竟是摸不到頭緒。
虞翻不知道孫策在想什么,又不敢催促,只好強作鎮靜的等著。張纮等人也不敢多嘴,一個個低著頭,沉默不語,氣氛有些尷尬,直到孫策反應過來。見眾人各自作沉思狀,孫策剛準備說話,目光一掃,卻覺得荀彧的神情有些與眾不同。他雖然也不說話,臉色卻很平靜。
孫策不禁奇怪。他不覺得荀彧會是覺得事不關己,可以高高掛起。既然能坐在這里參與討論,他應該有做吳臣的自覺,就算對漢朝有所留戀,也不會表現得這么刺眼,須知他和劉曄的投降對局勢的影響絲毫不亞于劉協兗州戰敗。
“蔡公,大夫,有件事,孤一直不解,正好借此機會問問你們。”
蔡邕茫然地看向孫策,荀彧也拱了拱手,轉向孫策。孫策打量著他們,越看越覺得不對,蔡邕也就罷了,老頭也束手無策,荀彧的反應卻有些古怪。
“聽人說,董卓亂政的時候,傳國璽就遺失了,可有此事?”
蔡邕很驚訝。“有這事?我怎么沒聽說過?”他又轉向荀彧。“文若,這是真的嗎?”
荀彧也有些驚訝,抬起眼皮,看了孫策片刻,眼神中有些茫然。“這個……臣也是第一次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