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知道裴潛會有這樣的反應,并不希望裴潛知道,可是他攔不住衛覬。他是河內人,不是河東人,在這個問題上,衛覬不會相信他。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他也很無奈,接下來該怎么走,一時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建議劉備暫時壓下張飛的作戰計劃,不予回復,打算等兩天再說。
但劉備很快就發現形勢不容他們等待,河東世家的態度急劇變化,別說分兵取永安,就連進攻白波谷都受到了質疑。柳元首先提出,自己的部下損失太重,恐怕不能擔任戰事,請求調回臨汾休整。劉備開始也沒覺得有什么問題,便答應了,結果柳孚剛拔營返回臨汾,又有幾個小家族提出各種各樣的請求,希望能退出戰事,或就地休整,或返回臨汾,皮氏的耿華甚至要求劉備增兵皮氏,以免皮氏步汾陰后塵,落入高順之手。
劉備氣急敗壞,以為是衛覬從中作祟,一怒之下,說了幾句難聽的。
衛覬莫名其妙,他也正在追查原因,但所有人都防著他,無形中孤立了他,甚至有人看他的眼神極其不善,就像是豺狼看著獵物,讓他驚懼不己,只有暗中提高警惕。衛家已經家破人亡,只剩下他和身邊幾個人,如果說有人想用他的首級向魯肅邀功,他一點也不奇怪。
面對劉備的質問,衛覬心灰意冷,欲哭無淚,索性告病,不再問事。
王蓋感覺到了強烈的危機。他私下與司馬懿商量,河東人有了異心,大軍隨時有可能崩潰,必須準備后路。張飛的計劃應該立即執行,搶占永安,保住撤往并州之路,若是延誤了戰機,永安失守,他們有可能全軍覆沒。
司馬懿深以為然,隨即向劉備進言,留下王蓋正面進攻白波谷,劉備親率部分精銳繞過白波谷,進取永安,再回師與王蓋夾擊白波谷。至于裴潛的意見,倒不用過于擔心,裴潛不是反對他先取永安,而是怕他放棄河東,只要他不放棄河東,裴潛是不會做出過激行為的。
劉備將信將疑,但他還是采納了司馬懿的意見,一面向衛覬解釋,請衛覬與裴潛聯絡,一面集結精銳,向白波谷進發。在河東世家離心之后,劉備的兵力迅速縮水,只剩下三萬余人。劉備當即決定,自率中山步騎去搶永安,王蓋、王凌率并州步騎駐守臨汾附近,等他拿下永安后,再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白波谷。
王蓋同意了。劉備隨即分兵,率部趕上張飛,親自與賈逵面談,仔細詢問計劃細節。
對劉備的計劃,賈逵表示很為難。他選擇的道路狹小,上塬下谷,很不好走,步卒還勉強,戰馬就困難了,更別說攜帶大量輜重。如果只帶少量輜重,到達平陽之后,小隊人馬可以就食附近諸縣,一萬多步騎卻不現實,那幾個小縣根本支撐不起。沒有足夠的糧草,萬一不能迅速攻克永安,勢必不戰自潰。
劉備急了,那我就留下騎兵,自率三千步卒前去。
此言一出,不僅賈逵傻了眼,張飛、張郃、司馬懿都嚇了一跳,異口同聲的勸阻。這太危險了,如果呂蒙收到消息,派人截擊,劉備會有生命危險。司馬懿立刻勸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況大王乃一國之君,更不可白龍魚服,臨不測之淵。
司馬懿話音未落,劉備就紅了眼。“我現在算什么一國之君?不拿下永安,我就是甕中之鱉,死無葬身之地。你們誰也別說了,這事就這么定,愿意跟我舍命一搏的跟我走,不愿意的就在此等我的消息。若我能僥幸成功,我們再做君臣,共圖大業。若上蒼不佑,我戰死永安,你們就各尋前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