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上前,躬身行禮。“亡國之臣,拜見大王。”
孫策忍不住放聲大笑,攬著張飛的肩膀,輕輕拍了拍。“益德,中山之亡,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玄德力有不逮所致,非你之過,毋須自責。”他頓了頓,又道:“一國之興亡,首在其君,其次在臣,然君臣之外又有道。逆道而行,霸王亦不免垓下,何況玄德?不過,玄德雖敗,中山雖亡,卻非無聲無息,后人必將以他的教訓為鑒,少走彎路。如此想來,亦是一大功德也。”
張飛有點懵。孫策先說劉備死得其所,又說劉備死得有價值,他究竟想說什么?
一旁的鐘繇、裴潛等人聽了,卻暗自佩服,眼神閃爍之間心領神會。常聽人說,吳王天生圣明,雖不讀書卻見識卓絕,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剛才敘及河東困境,一語正中河東人要害,折服其心,已經令人耳目一新,此刻論及劉備,更是微言大義,意旨深遠。
他常被人稱道霸王重生,此刻卻坦承項羽不足取法,適可為戒,既可以當成是他對霸王重生的某種否認,也可能當成他是對自己前世的自我否定,不管是哪一種,都令人敬佩。身為雄霸天下的王者,即將一統的英主,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已經難能可貴,更何況是主動反省。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接受批評,才能自我反省。不自信的人別說自我反省了,對別人的批評也是諱疾忌醫,唯恐被人看破虛實。
推而言之,逆道而行的又豈是劉備,在袁紹父子、長安天子概莫例外,那益州的曹操又能如何?最明智的選擇就是俯首稱臣,負隅頑抗不會有什么好結果。天下是吳國的,這就是大勢所趨。
鐘繇、裴潛都有在朝廷中樞任職的經歷,對這一類事非常敏感,一下子解讀出了很多內涵。張飛沒有這種能力,但孫策沒有對劉備一意貶低讓他很是感激。再拜之后,他站到了關羽身邊。關羽撫著胡須,打量著張飛,欲言又止,一聲輕嘆。
“益德,你瘦了。”
張飛的嘴角抽了抽,欲言又止。他這幾個月很煎熬,豈能不瘦。可是他沒想到關羽見面的第一句話是這個,倒是讓他心頭一暖的同時又有些詫異。他看了關羽兩眼,這才注意到關羽有些不同。以前的關羽肆意張揚,就像渾身長刺的刺猬,隨時準備扎人。眼前的關羽依舊高大威武,但鳳目之中卻多了幾分悲憫,幾分寬容,幾分溫暖。這可是以前的關羽身上沒有的。
“云長兄,你變了。”
“我變了?”關羽驚訝不已。“我哪兒變了?”
“你……”張飛咂咂嘴,說不上來。他不是善于表達的人,而且他有些敬畏關羽,生怕說錯了,關羽故態復萌,又在大眾廣庭之下呲他一頓,讓他丟臉。
見張飛不說,關羽哼了一聲,瞥了一眼不遠處的河東人。“你和那些鯫生廝混得太久,染了一身的酸臭,要好好洗洗才行。”
張飛啞然失笑。這才是他認識的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