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接受了命令,帶著彭羕、張松出發了。
接著,曹操又給逢紀和劉繇寫信。
曹操和逢紀是舊相識,當年在袁紹帳下時便有過交往,只是那時候逢紀不太看得上他。曹操告訴逢紀,他將從漢中和三峽兩個方向出兵,牽制孫策的兵力,同時邀劉繇進入荊州,盡一切可能為逢紀分擔壓力,請逢紀一定要堅持住,千萬不要放棄,形勢雖然艱難,機會也可能就在眼前。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曹操給劉繇的信則是另外一副語氣。他告訴劉繇,皇長子在益州,但是形勢危急,他雖是蜀王,卻是外姓藩臣,不敢輕易擁立新帝,想和劉繇商量。若是劉繇覺得天下尚可為,他愿與劉繇一起并力,擁立新帝,重整河山。如果劉繇覺得沒希望了,他也不想為難皇長子一個孺子,只求護得皇長子周全,為先帝保留一絲血脈。至于大漢江山,就讓他成為歷史吧。
兩封書信都由陳宮草擬,文辭精煉,情真意切,令人不忍拒絕。
在調兵遣將的同時,法正指揮了一場搜索間諜細作的行動,在整個益州范圍內展開甄別,一時間風聲鶴唳,風雨欲來。雙方間諜細作斗法,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沖突、戰斗,也不知道多少人悄無聲息的死去,黑暗里又多了多少冤魂。
法正忙得焦頭爛額,卻也并非一點收獲也沒有,其中一件就是就與他的工作有關。為了加強情報工作,吳王孫策新設軍情處,專門負責情報收集工作,并抽調了大量的工匠充實其中,研發各種新式裝備。聽到這個消息,法正感受到了壓力,他隨即向曹操匯報,希望能予以跟進,確保情報收集的順利進行。
曹操有些犯難。他知道法正的要求不過分,情報是重中之重,關系到戰爭的成敗,尤其是對他們來說。如果沒有準確、及時的情報,想以弱勝強是不現實的事。但他更清楚,培訓、派遣間諜、細作非常耗錢,用一個間諜的開銷能養幾十個兵,對益州來說,這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退一步說,就算他拿得出錢,也找不到那么多優秀的工匠。這些年他在益州推行新政,也建了不少木學堂,可是益州人無法認同新政的理念,認為工匠就是賤業,匠士之類的說法簡直是胡說八道,抵觸情緒非常嚴重,甚至有人放出話來,若凡事皆效仿吳國,那我們還支持蜀王干什么,為吳國之臣豈不更好。
基于這樣的擔心,曹操自然不敢逼得太狠,木學堂是建了,工匠的薪酬卻跟不上,積極性也不高,技術好的工匠曲指可數,而且都被各家當作搖錢樹,嚴防死守,別說調用,想借來幫忙都不行。曹操不用多想,就能猜到那些世家會如何從中牟利,至于蜀國甚至大漢的興亡,關心的人其實不多。
面對曹操的無奈,法正也很郁悶,越發后悔當初失策,被賈詡鉆了空子,沒能順利拿下關中。若關中在手,曹操何至于被益州世家如此左右。他有一種感覺,除非吳國自亂陣腳,否則就算逢紀能守住并州,天下最終還是吳國的,早晚而已。
法正考慮了很久,心生一計。他對曹操說,吳國興衰,系于孫策一身,要想逆轉形勢,只有一個辦法:刺殺孫策。孫策一死,不管是孫策的弟弟繼位,還是孫策的幼子繼位,都無法維持眼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