邘城戰場的形勢提醒了所有人,尤其是軍師處,他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當前形勢,進行戰略調整。
與之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再那么樂觀,也不再指望速勝,原本五年內蕩平天下的計劃調整為十年,具體到邘城,則將強攻變為圍困為主,強調練兵的功能,以讓將士們熟悉演練真正的山地作戰為目的。
與此同時,一向不入軍師處法眼的黑山軍也被納入考慮,這些來自中原的軍師、參軍們開始認真考慮黑山軍的利益訴求,以便發揮他們的作用。黑山軍也許戰斗力一般,對地形的熟悉卻無能及,用得好,可以收奇兵之效。
荊州戰略的調整也是重點。軍師處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周瑜撤回荊州,一是孫翊移駐江南。這兩個方案各有優劣,支持者相當,都送到了孫策面前,由孫策決斷。
孫策選擇了后者,調孫翊移駐江南,迎戰劉繇,并對戰術部分做了一定的調整,不以擊潰劉繇為目的,而是穩住荊南大部,在不影響周瑜部錢糧供應的前提下以守代攻,擋住劉繇即可。孫策認為,劉繇雖然久經沙場,但他的部下實力有限,又是異地作戰,戰斗力不會太高,調周瑜回來是殺雞用牛刀,不如讓孫翊去練練手。杜畿調作涼州刺史,荊州還缺一個刺史,正好讓鐘繇兼任一段時間。
鐘繇不可能總做孫翊的軍師,在孫策的計劃中,他是第一任御史大夫的人選之一。原本這個榮譽是要給杜畿的,但現在情況有變,杜畿轉任涼州刺史,可能未必趕得上第一任御史大夫的任期,而鐘繇年齡大了,按照吳國的規矩,他等不到第二任。
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后,孫策做出了決定,召來了孫翊和鐘繇。
孫翊這些天一直在準備益州的攻略,荊南的重要性,他一清二楚,不用孫策多交待。他拍著胸脯向孫策發誓,一定盡心盡職,完成任務。
孫策沒和孫翊多說什么,倒是和鐘繇詳談了一番,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得知自己被內定為第一任御史大夫,鐘繇心里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他知道孫策不能漠視汝潁系的存在,可是這個機會能不能落到他的手中卻不好說,畢竟他的年齡沒有優勢,指望孫策為他一個人破例似乎不太可能。現在好了,他今年五十二,就算三年后就任御史大夫,六十歲致仕,他也可以做滿一任,將來再進國是院或者翰林院,此生完美。
鐘繇不像孫翊那么喜形于色,云淡風輕地向孫策行禮。
孫策對孫翊、鐘繇說,鐘繇兼任荊州刺史后,事務會比較多,未必能及時為孫翊出謀劃策,所以他將調諸葛亮為孫翊的軍師,協助鐘繇處理具體的事務。諸葛亮為人謹慎,熟悉軍師處的做事流程,應該能勝任這個工作。只是諸葛亮少年心性,可能會要求過高,孫翊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孫翊連聲答應。他知道諸葛亮和陸遜一樣,都是孫策看重的才俊,陸遜做了小妹的軍師,諸葛亮成了他的軍師,這是王兄對他們的殷切期望,他可不想辜負了。
很快,孫翊與鐘繇起程,趕往襄陽。
與孫策同游之后,沮授找機會與劉曄談了一次,將孫策的意圖和態度轉告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