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和沮授一樣,一方面驚嘆于孫策的氣魄,一方面又覺得肩上責任重大。軍師處是為孫策出謀劃策的,孫策承擔得越少,他們的負擔就越重。權力固然讓人著迷,責任卻也是重如泰山。如果他們工作不力,不能圓滿的完成任務,最后還要依賴孫策的決斷,不僅是他們的恥辱,更是所有士大夫的恥辱。
反復商議后,兩人召集軍師處的全體人員開會,對軍師處的工作提出了調整,明確當前的任務重點,提出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再次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
軍師處熱情高漲,軍情處也不甘落后,郭嘉派出信使遠赴黑山,與張燕取得聯系,希望能和張燕面談,共商大計,具體地點由張燕定,河內也行,黑山也行。
半個月后,張燕趕到孟津大營。
張燕中等身材,消瘦矯健,雖然年逾五旬,須發花白,滿面滄桑,猶不失豪邁之氣。見到郭嘉的第一面,不等郭嘉說話,他先深施了一禮。
“蒙吳王不棄,祭酒相邀,榮幸之至。”
郭嘉笑嘻嘻的還禮,邀張燕入座。得知張燕親至,他也親自迎接,在黃河邊設宴,為張燕接風。張燕不是一個人來的,除了他的兒子張方,還有跟隨他多年的舊部約三百多人,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卒。郭嘉知道張燕心有疑惑,索性大方一點,讓張燕始終在這些人的視線以內,免生猜疑。
“大帥老當益壯,令人羨慕。”
張燕搖搖頭,苦笑道:“山中辛苦,我等盼吳王恩澤多年,如今總算得償所愿,故而祭酒相邀,我便冒昧前來。唐突之處,還請祭酒見諒。”
郭嘉哈哈大笑。張燕的話半真半假,山里苦是真的,他們盼吳王卻是假的,張燕之所以親自來,是他沒有其他選擇了。冀州在推行新政,河內也在推行新政,可是這些都和黑山軍無關。如果張燕再不來,等吳軍拿下并州,黑山軍就只能在山里待一輩子了,連白波軍都不如。
“能得大帥相助,并州可取。大帥,我能否問一句,黑山軍現在還有人,多少可戰之士?”
“還有男女老少二十余萬口,戰士三萬余人。”
郭嘉搖了搖羽扇,無聲地笑了笑,看向張燕身后的張方。幾年不見,張方也老了很多,黝黑的面龐,雜亂的胡須,明明還不到三十,看起來卻像四十出頭。見郭嘉看過去,張方挺直了腰桿,咧嘴一笑,點頭向郭嘉致意。
郭嘉還禮。“少帥別來無恙?”
“多謝祭酒關心,我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