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蜀國細作,沒有本地人的配合,他們也興不了風,作不了浪。”郭嘉開了口,提起案上的茶壺,為虞翻添了點茶。“虞相,大王登基在即,這時候不能出任何事。就算有什么矛盾、分歧,也可以擺在明面上談,你說呢?”
虞翻目光微閃,沉吟片刻,說道:“奉孝,這個道理我懂,但是有沒有人不懂,我不敢保證。你給我一點時間。”
“幾天?”
“十天。”
郭嘉曲指輕叩案幾。“就十天,我會同步安排人員到位。十天之后,你給我一個準話,免得誤傷。”
虞翻緊緊地閉著嘴,鄭重地點了點頭。見郭嘉不再說話,他起身告辭,匆匆地走了。
郭嘉坐著不動。國淵送虞翻回來,在郭嘉對面坐下,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地呷著。“祭酒,會不會是蜀國覬覦我大吳的茶業,想從中破壞?”
“一切皆有可能。”郭嘉抬起頭,看了國淵一眼,又道:“設立軍情處就是備不虞,任何可能危及大吳的危險,都要扼殺在萌芽之中。子尼,你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啊。如果江南七郡都出現了問題,這可不是小紕漏。你立刻傳書諸葛亮,讓他小心防備。大戰之后,潰兵竄逃,情況會更復雜。”
國淵想了想,又道:“祭酒,要不要我走一趟?”
郭嘉搖搖頭。“不用,諸葛亮能處理。”他想了想,又道:“人多不辦事,雞多不下蛋。”
國淵沒有再說什么。他到軍師處、軍情處時間不短了,聽到了一些傳言,說諸葛亮極有能力,卻也專權,不喜歡別人插手他轄區內的事務。他之所以主動要求去荊南,是因為他是青州人,勉強和諸葛亮能搭上關系,諸葛亮應該不會那么敏感。
“子尼,你辛苦一下,去一趟涇縣,涇縣以北不能亂,以南不能大亂。”
“喏。我明天一早就起程。”
郭嘉動了動手指。國淵會意,起身出去,帶上了門。他知道,郭嘉壓力很大,要仔細謀劃,明天天亮以后,他必須向吳王匯報,以什么形式匯報,如何定性已經收到的消息,需要他仔細斟酌。小題大作固然不好,大而化之也不可取,會影響吳王對他的信任,也會為軍情處帶來危機。
軍情處的設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自成一體,不受諸府干涉,本來就招致了不少人的抵觸,如果他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各種攻訐會如潮水般的涌來,他和郭嘉都將遭到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