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請辭,孫策沒有立刻答應。
這件事交給荀彧原本就不僅僅是學術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荀彧是汝潁系的精神領袖,禰衡卻是讀書人的公敵,如果免了荀彧的差使,轉手交給禰衡,不僅汝潁系不爽,其他人也會有想法。那不是重用禰衡,反倒可能害了禰衡。
雖說不至于直接發生沖突,背地里搞些小動作,卻也沒人防得住。
孫策問荀彧,誰適合做尚書令。
荀彧推薦了一個人:建業令顧雍。孫策覺得可行。顧雍是蔡邕弟子,學問、文章都是好的,再加上為人謹慎周密,非常適合尚書令這個職位。尚書令的俸祿雖然不如建業令高,卻是內朝官,明降實升,顧雍應該不會反對。
顧家等了這么久,也該給點機會了。
孫策沒有當場答應,他還要再考慮一下。
禰衡惡名在外,人緣不好,就連和他相處多時的楊修也不敢輕易請他赴宴,生怕他鬧出是非,場面失控。孔融卻收到了邀請,上了主席,與孫策隔著幾個人。借楊府的酒,孫策和孔融喝了一杯,說了幾句話,問了他西行的感受。楊修找個機會,將孫策要見禰衡的事告訴孔融,孔融很興奮,酒席一結束,就匆匆趕回住處。
進了書房,孔融剛準備說話,一看禰衡的模樣,頓時嚇了一跳。
禰衡伏在書案上,嘴角一片殷紅,幾冊書散落一旁。
“正平,正平!”孔融撲了上去,抱著禰衡大哭。“正平啊,你為何做這樣的傻事啊……”
“你作甚?”禰衡揉揉眼睛,坐了起來,茫然地看著涕淚橫流的孔融。
孔融目瞪口呆。“正平,你……”
“我怎么了?”禰衡張開嘴,打了哈欠,轉頭看看墻角的漏壺。“你回來得這么早?”
孔融沒心思回答禰衡的問題,看看禰衡嘴巴上的印跡,回頭又看看案上的筆墨和醬碟,不禁啞然失笑。原來禰衡嘴邊的紅色不是血,而是批注文章用的朱墨。禰衡大概是將朱墨當成了醬,用來蘸餅吃了。他看書時入了迷,不愿意花時間作飯,常常吃點餅充饑。
“快去洗洗吧,我還以為你服毒自盡了呢。”
禰衡也反應過來了,摸摸嘴,啞然失笑。“我也覺得奇怪呢,還以為是醬擺得我太久,壞了。”隨即起身打水洗臉。
就著這個空當,孔融把孫策要見禰衡的消息說了,囑咐禰衡做些準備,不要錯過這次機會。禰衡卻有些不以為然。“我不想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