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羌是一個泛稱,泛指金城郡西部湟水流域的氐羌部落,又稱西羌。這里算是羌人的發源地之一,湟水河谷水草豐茂,可耕可牧,再加上被后世稱為青海道的古老商路,他們活得還算自在。
可是隨著漢羌矛盾的激化,最終導致持續百年的戰爭,不僅拖垮了大漢帝國,也讓羌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戰事頻起,商旅減少,再加上大量的人口死于戰爭,湟中不再是世外桃源。
如果能艱苦樸素,自力更生,湟中倒也不是不能活下去,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部落首領們早就習慣了對漢地貨物的依賴,如何能再過苦日子。能交易則交易,不能交易則搶,也就成了最自然的結果。
正如漢人對羌人的壓迫主要是貪官污吏引起,與普通百姓無關一樣,羌人孜孜不倦的造反主要也是部落首領們的貪婪所致,并非普通羌人自愿。
韓遂控制金城時,與湟中各部落之間也時有爭斗,但大部分時候還是相安無事的。部落首領用牛羊、馬匹和韓遂交換中原來的布匹、茶葉和各種物化,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同時不斷引起小摩擦,送韓遂一些功勞,讓人覺得離了韓遂不行。
在這種默契下,韓遂在金城就是這一帶的土皇帝,歷任涼州刺史都很難干涉金城的事務,赫赫有名的杜白虎也不例外。也正因為如此,韓遂才能放心大膽的帶著主力去武都作戰。
可是誰也沒想到,韓遂會戰死在武都。
韓遂戰死,杜畿進駐金城,雖然成公英手中有兵,但他的威望不如韓遂,僅能自守,無法插手其他事務。從中原來的貨物被杜畿控制,湟中羌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自如的得到中原貨物,幾番交涉未能如愿后,他們決定故技重施,用武力來搶。
成公英知曉內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閻行和韓少英,然后一言不發,靜靜地看著他們。
眼巴巴看著閻行夫妻的還有韓少英的幾個叔叔。
韓少英明白他們的意思。他們還想和韓遂在世時一樣,繼續做金城的土皇帝。但是她很清楚,這是不現實的,一來這些人沒有韓遂的實力,二來時代變了,大吳皇帝絕不會再容忍這樣的事出現。朝廷上針對韓遂、馬騰的聲音早已有之,只不過皇帝陛下穩重,沒有采納而已。
如今安西大都督魯肅已經到了關中,左都護孫尚香在洛陽,隨時可能西進,韓家還想獨霸金城,簡直是癡心妄想,不僅沒有一點成功的可能,還會毀了閻行的前程。
韓少英聲色俱厲。“這些人與我父親交好多年,不出兵助我父親作戰,反趁我家有喪事之際,舉兵來戰,這等無情無義的畜生,不殺留著何用?我韓氏子弟,但凡能提刀乘馬者,一律上陣,為國討賊,為家復仇。”
涼州習染羌風,女子地位頗高,韓少英又在中原十余年,在軍中擔任要職,說話自帶三分威勢,韓家老少無人敢反駁,至少明面上沒人敢說話。
事情便這么定了下來。
得到韓少英的支持,閻行隨與杜畿商議出兵事宜。
閻行首先提出一個建議:將涼州刺史部治所由冀縣遷到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