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的路修得好,比兗州的強多了。”
“前兩天還下了一場大雨。”
“哦?”孫策眉頭微皺。如今的路都是泥土路,修得再好,一下雨都會有泥濘,哪怕是馳道也不例外。更何況他對馳道這種專為皇帝服務的工程根本沒興趣,所以馳道上一次修整至少是三十年前的事,早就不頂用了。可是這條路走起來還是這么平穩,難道是下雨的時候不準人走,刻意保持平整?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有點過了。這條路可是通往河北的干道,每天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經過。
許劭笑道:“為了修這條路,豫州人可是下了大本錢。夸張一點說,車輪每轉一圈,就是一兩黃金。”
孫策更加驚訝。車輪轉一圈就是一兩黃金,那這條路要花多少錢?可是這么大的工程,他卻聽都聽沒過,未免有些古怪了。
許劭笑得更加得意,特意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茶,賣了一會兒關子,這才解釋起來。
這條路北至蒙縣,南至平春,貫穿汝南、陳郡、梁郡,全長近千里,全是使用一種新的夯筑技術建造的,前前后后修了幾年。之所以花費如此人力、物力修路,是因為這條路太重要了,不僅荊州、豫州的貨物要沿著這條路北上,兗州、冀州的貨物也要沿著這條路南下,每天經過的車輛數以千計。
這條路原本就忙,隨著這幾年工商發展,尤其是冀州、幽州平定之后,經過的貨物量更是翻了幾番。以前的路承受不住,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無法行走,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后來沿途的汝南、陳郡、梁郡大商人聚集起來一商議,決定集資重修這條重要的商道。
為了確保這條路能夠承受雨天,他們特地集結工匠,研究出一種新的夯筑工藝,主要來說,就是將石灰、河砂與泥土按比例混合,然后再夯實。這樣的路建成之后,只要不長時間浸泡,基本不會發軟。雨天一過,行人就可以走了。曬上兩天,載重的大車就可以正常通行。
為了修這條路,不僅商賈們出了很多錢,沿途的百姓也出了力。畢竟商路暢通對他們也有好處,沿途不少人就是依靠為過路商旅提供產品或者食宿服務為生的。商路不通,他們也會有損失。
孫策慢慢聽明白了許劭的意思。不怕事情大,只要有利可圖,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修這條路花費不菲,但是從中得利的人很多,所以花錢再多也有人愿意干,而且熱火朝天。同樣,條款再復雜,也不能違背一個出發點,那就是要給獻金的人帶來利益,尤其是獻金最多的豫州人。
許劭的那三個問題的最后一條已經說得很明白,豫州人這么積極,就是要爭奪話語權,要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他們被冀州人拔了頭籌,現在無論如何都要扳回一城,奪回主導權。
說得實際點,這不過是資本的本能罷了。
孫策含笑打量著許劭。“平輿許氏也經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