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但諸將的意見很統一,不管是真是假,總要試一下,不試一下實在不甘心。萬一是真的,這很可能是奪取漢中最好的機會。一旦突破西城,將戰線推進到漢中腹地,可以就地征集軍糧,一直讓他們頭疼的運輸問題就能大大緩解,整個形勢都會有重大轉機。
經過商議,黃忠命徐晃為前鋒,正面進攻,吸引吳懿的注意力,徐庶率部繞到西城身后,準備阻擊來敵,并擔負進一步偵察敵情的任務。一旦發現有詐,立刻退到西城附近,匯合主力后一起撤退,以免遭受重大損失。
黃忠率中軍出戰,文聘留守钖縣,負責后續物資的運輸,并做好參戰的準備。西城艱險,攻取不易,如果損失太大,又有攻克西城的可能,就由文聘率部增援,進行最后一擊。
一切準備妥當,徐晃、徐庶返回駐地,率部出征。
因為無法確定虛實,還要為徐庶爭取時間,徐晃偽裝成例行攻擊,走走停停,用了五天時間,才走過了不到三十里的路,進入西城。
吳懿站在城頭,看著緩緩而來的吳軍,看著熟悉的徐晃戰旗,臉色陰沉。
他早就收到曹操的命令,知道這是一場誘敵之戰,根本不需要他死守,但他懷疑曹操的真實用意。放棄漢中,誘黃忠進入漢中腹地作戰,拉長吳軍的供給戰,增加吳軍的消耗,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細細品味,這里面卻大有問題。
漢中雖然不如關中,但沔水流經的幾個谷地能養活四五萬戶百姓,就不能養活幾萬吳軍?吳軍向來以精銳著稱,數量并不多,黃忠部的全部兵力加起來不到三萬人,一旦進入漢中腹地,僅是漢中本地的糧食就夠吃了,根本不需要從襄陽調運糧食,消耗只會降低,不會增加。
除非馬騰、魯肅不讓黃忠獨取漢中,也率部進入漢中爭功。
這顯然不太可能,魯肅身為大都督,不需要和黃忠爭功。馬騰只想占著武都,也沒膽量和黃忠爭功。
所以吳懿覺得,曹操這一計看起來是以退為進,實際上是要剝奪他的兵權。他是漢中督,原本駐守在南鄭,曹昂來了漢中之后,他就離開了南鄭,到了西城前線,實際上交出了漢中的控制權。如果放棄西城,他就沒有屬于自己的地盤了。
總不能讓曹昂再交出南鄭吧。
吳懿覺得,妹妹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就是曹操的陰謀。只有這樣,曹昂才能順理成章的成為蜀國太子,才能讓他無法面對曹操的步步侵奪,守西城不行,放棄西城也不行。
當初就不該相信這個閹豎之后。
◇零零看書網◆吳懿一聲長嘆,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