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說關羽兵敗投降之后,性情有所轉變,看來是真的。眼前的關羽不再是新磨的寶刀,銳氣逼人,有幾分溫潤君子的意思了。
只是不知道陛下派他來襄陽又是什么意思。
徐商心中狐疑,卻也不好多問,引關羽入城。那少女站在一旁,猶自不肯離去,眼巴巴地看著周倉肩上的青龍偃月刀。關羽看得真切,本不想理她,卻被她嬌憨天真的神情打動,一如當年的杜夫人,忍不住笑了一聲,對周倉使了個眼色。
周倉開始沒反應過來,隨即驚得目瞪口呆,下巴險些掉在地上。關羽瞪了他一眼,跟著徐商入城,不再看周倉一眼。周倉無奈,只是來到少女面前,將刀拄在地上,往前一伸。
“喏。”
少女大喜,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刀桿,又踮起腳尖,伸手去摸刀身上的青龍紋飾。手觸到冰涼的刀身,她忍不住笑出聲來,轉身向已經遠去的關羽揚揚手,大聲叫道:“多謝關將軍。”
關羽聽得真切,卻沒有回頭,徐商笑道:“想不到將軍這樣的英雄,居然有如此心思,令人贊嘆。令尊說得對,將軍雖身如猛虎,性如烈火,心思卻自有一份柔軟,是性情中人。”
關羽被說得不好意思,連忙謙虛了幾句,心里卻想起妻子杜夫人的話來。你敬人,人自敬你,果然是有道理的。他以前與徐商見面,徐商雖然客氣,卻從來沒有說過如此親近的話。
兩人進了衙城,徐商請關羽上座。若換了從前,便是徐商不請,關羽也會坐主席,畢竟他是奉詔前來代理軍務的。可是經過剛才一番交流,他與徐商親近了幾分,再加上一路走過來,不管是大城的街市還是衙城內的軍務都井井有條,顯然徐商還是有些能力的,襄陽城在他的治理之下很安定。即使他不來,也不會有崩潰的可能。
對有能力的人,他還是客氣的。更何況徐商還是徐晃的得力部下,他就算不給徐商面子,也要給徐晃幾分面子。
關羽拱拱手。“公明不在城中,司馬便是城中之主。某雖奉詔而來,卻非取代公明,更不是取代司馬,豈能坐主席。”說著,從懷中取出詔書,雙手遞給徐商。
看到詔書,徐商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接了,看了一遍,這才明白關羽的來意。心里雖然有些不自在,臉上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既是奉詔,那將軍就更應該坐主席了。將軍若有什么疑問,不妨直言,在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關羽撫著胡須,打量著徐商。徐商神情中的細微變化全落在他的眼中,徐商的心情,他也大致猜得到。在來的路上,杜夫人已經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在宛城遇到了盧夫人,杜夫人是打算送他到襄陽上任的。
“司馬,我的確有幾個問題,想請司馬解惑。”
“將軍請講。”
關羽也沒客氣,提了幾個問題。這不僅是他的疑問,也是天子和軍師處、軍情處的疑問。黃忠、徐晃都是穩重之人,這次這么草率的進兵巴中,實在令人意外。究竟是一時輕敵,還是另有考慮,這一點必須搞清楚。天子不輕易干涉前線將領的指揮,卻也不能放任自由,該了解的還得了解。
關羽的問題都與巴郡有關。首先是巴郡的形勢。徐晃在漢中作戰多年,對漢中的情況應該很了解,他對巴郡的情況了解多少?徐晃一直在前線,并負責斥候營,黃忠部收集的情報大多來自徐晃和他的部下。
關羽的話雖然問得客氣,可是有詔書在前,徐商不敢糊弄,老老實實地說道,徐晃這幾年一直在收集巴中的情報,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俘虜,二是來往于巴中的商人,但收獲都不大。俘虜提供的信息也比較混亂,真偽摻雜。商人則數量有限,提供的信息不夠全面。
總體來說,翻越大巴山的那條古道很復雜,復雜到沒有人能說清楚,互相矛盾的說法比比皆是。
就徐商了解的情況,他不覺得徐晃等人進入巴郡有多少把握。只不過他也沒把話說死,畢竟襄陽不是前線,徐晃也未必會將所有的事都告訴他。
然后,關羽又問到了襄陽的物資儲備,以及現有兵力。如果前線需要增援,能不能立刻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