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商很驚訝。他覺得不可思議,黃忠等人是進攻巴郡,又不是進攻南鄭,唯一的麻煩就是路不太好走,根本不會遇到強敵,何須增援?就算是路不好,也攔不住這些在漢中作戰多年的將士,走山路,他們絲毫不遜色地那些蠻夷。
對關羽說的曹操,徐商很不以為然。曹操哪會用兵,他有什么提得上嘴的戰績?也就欺負欺負宋建那樣的白癡罷了。至于不久之前的韓遂,根本就是意外,并非曹操的能力。
關羽聽了,也不知說什么才好。他知道天子最大的擔心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巴郡的地形,二是曹操。對于前者,他很理解。對于后者,他雖不像徐商這樣輕敵,卻也沒覺得曹操有什么可怕的。
曹操批注的兵法是不錯,但也僅僅是不錯而已。能注兵法的人多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名將。以曹操以往的戰績而言,他似乎還不足以對黃忠、徐晃等人形成威脅。
不過他還是接受了天子的安排。畢竟這么多年來,天子的判斷一向是準確的,尤其是識人辨材。既然他這么重視曹操,那曹操必然有過人之處,小心點總沒錯。
關羽和徐商商量,為防萬一,襄陽要立刻開始做好增援的準備。
徐商雖然堅信黃忠、徐晃等人不會敗,卻還是接受了關羽的命令。有備無患,備而不用沒關系,如果真要增援,卻不能及時出發,不僅有抗詔之罪,還可能連累徐晃。
關羽沒有住徐晃的主院,他住在關毅當年借居襄陽時的院子。這一點贏得了徐商的好感,也去除了徐商的擔心,兩人的配合還算默契。
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著,關羽將各項事務交給徐商處理,自己將大部分精力用來練兵。他從襄陽城現有的兵力中挑選了一些精銳,又持詔書,從南陽、南郡兩郡征發了一些郡兵,組建了一支千人規模,以步卒和弓弩兵為主的隊伍,進行強化訓練。
那天在城門口如愿以償的摸到了青龍偃月刀的少女再次出現在關羽面前。她是陪她的兄長來應征的,她是南郡宜城人,她的兄長叫馬良,就是那天和她站在一起的年輕士子,今年剛剛二十出頭,畢業于南陽講武堂,是老祭酒尹端的得意門生。
關羽和馬良聊了聊,對馬良很滿意,便讓他在自己身邊負責文書、參謀。
正月十六,盧夫人到達汝陽。
杜夫人將盧夫人安排在驛舍住下,自己回宮交差。
孫策正與軍師處、軍情處的參謀們議事。這半個多月的時間,他一直沒閑著,消息不斷從前線傳來,不僅是漢中、關中,就連交州送來了消息。太史慈趁著冬季氣溫較低的機會,發起了冬季攻勢,圍攻羸婁,打算一舉奪取交趾郡,將于禁、孟達趕出交州。
最近的戰場都在千里之外,孫策除了從戰略上進行評估之外,做不了太多的事。幾個戰場中,最沒把握的還是漢中戰場。得知杜夫人返回,他立刻召見。
杜夫人首先敘述了事情的經過,然后匯報了她向盧夫人打聽來的消息。這一路上,她可沒有荒廢時間,除了與盧夫人拉近感情,了解她的斯望之外,最關心的就是巴郡的形勢。
從她了解的情況來看,翻越大巴山的那條古道很復雜,復雜到連盧夫人自己都說不清楚。杜夫人有一種猜測,這條路可能不是一條路,而是很多條路,就像一張網,錯綜復雜。每個人都知道一點,但沒有人知道全部情況,各說各話,這才導致了諸多分歧和訛誤。
當然,不排除這里面有假情報。畢竟不是所有的巴郡人都是天師道眾,以杜、樸七姓為首的豪強也有著自己的利益考慮,未必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所有的情況。這些人恰恰就是支持曹操、反抗吳軍征討的骨干。原因也很簡單,他們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既有利益,希望借助巴山的復雜地形,拒吳軍于門外,讓他們能夠繼續割據一方,作威作福。
據盧夫人說,張魯麾下的巴人將士中,絕大部分校尉級將領都與七姓有關聯,或是支庶弟子,或是親戚,如果要出事,這些人的嫌疑最大。盧夫人已經派王稚回去,并召云臺山治頭大祭酒趙升入軍助陣,但他們只能影響普通的士卒,對與七姓有關的將領影響有限,那些人最終還是會聽自家頭領的。
孫策對杜夫人的工作很滿意。